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热点聚焦 > 正文

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分析出炉
2015-08-20 09:08:19   来源: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00年以来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分析。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2014年四川革命老区区域面积25.2...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昨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00年以来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分析。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2014年四川革命老区区域面积25.23万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4112.19人,均占四川省总量的一半左右。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告慰先烈的历史责任。2000年以来,革命老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2000-2014革命老区GDP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总量不断扩大。2000年革命老区GDP总量为1145.44亿元,2005年超过两千亿,2010年突破五千亿大关,?2014年达到8271.68亿元,是2000年的7.2倍。

  发展持续加快。2000-2014年,革命老区GDP年均增长12.1%。因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2008年革命老区GDP增速曾回落到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仅增长4.4%,在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力影响下,2009年发展最快,增速达到16.5%。

  水平持续提高。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快速增长。人均GDP从2000年的3223元,到2008年突破万元,2012年超过两万元,?2014年达到24707元,是2000年的7.7倍。2000-2014年革命老区人均GDP年均增长12.1%。?

  2000-2014年革命老区投资和消费情况(亿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0年以来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化初见成效。2000-2014年,革命老区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6%,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十五年来,革命老区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8.8:51.6:29.6,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2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4.8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发展水平的提高,革命老区的资源配置正由第一产业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既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又显示了三次产业的结构对比,也表明了老区经济运行总体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

  2000年以来,在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革命老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结构加速转型,消费需求成为拉动革命老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稳定动力,2000-2014年革命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比四川省平均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2014年,革命老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99.84亿元,是2000年的7.8倍,占四川省的比重为28.2%。近年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系列政策措施初见成效,革命老区消费市场新特点逐步显现,消费结构加速转型,绿色消费悄然兴起,居民消费支出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逐步向住房、汽车、教育、旅游为主的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消费能级不断升级。2014年,革命老区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8.42亿元,占四川省的25.8%;农村811.42亿元,占四川省39.7%。

  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00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富民惠农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在革命老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4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22元。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一方面说明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另一方面,收入的提高又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进而推动经济驶入良性增长的快车道。

  同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民生投入不断提高。2014年革命老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3.64亿元,占四川省的比重为24.4%。四川省和革命老区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加大农业、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4年革命老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942.06亿元,占四川省的42.6%。其中农林水务支出354.83亿元,占四川省的49.8%;医疗卫生支出211.84亿元,占四川省的45.9%;教育支出360.44亿元,占四川省的43.1%。

  2000-2014年革命老区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亿元)

  多种经济竞相发展,民营占据半壁江山

  2000年以来,革命老区高度重视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激发非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非公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4年,革命老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812.07亿元,是2000年的11.1倍,占GDP的比重为58.2%,比2000年的37.9%提高2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0%,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2.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在扩大就业、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增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推进了革命老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资源优势作用凸显,经济外向度提高

  自古以来,四川就有“天府之国”美誉,革命老区更是山川秀美,人文兴盛,旅游资源尤其丰富。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区和大巴山生态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区已初步建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和“抗震救灾红色旅游线”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品牌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在资源优势作用凸显的同时,革命老区与外界联系紧密,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2014年革命老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9.21亿美元,经济外向度为2.3%。其中出口总额23.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97亿美元。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00年以来,革命老区加大了邮路到县、通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等民生工程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续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境内公路总里程数达到16.14万公里,是2000年的2.1倍,占四川省的56.5%,比200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202.8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48.11亿吨公里,分别是2000年的1.6倍和6.0倍。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86.30亿元,是2000年的6.3倍;占四川省比重为44.4%,比2000年提升9.1个百分点。201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8.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435.9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8.97万户。

  同时,基础教育逐年提高,医疗卫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末,革命老区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共达454.25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416个,是2000年的7.1倍;床位数16.21万张,是2000年的2.4倍;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12.72万人,是2000年的1.6倍。

  注: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境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根据《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四川革命老区范围包括:广元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和阿坝州全域,成都市、泸州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资阳市、甘孜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区域涉及17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

相关热词搜索:老区 四川 经济发展

上一篇:南充主城区8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拟更名
下一篇:央行今起发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