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绵阳筹建科技城大学
2015-04-28 16:07:40   来源:   

科技城力争年内孵化上千企业    28日,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从十个方面...
科技城力争年内孵化上千企业

  

  28日,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从十个方面对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川办函〔2015〕81号
 

  绵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2015年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绵阳科技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

  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制定《绵阳科技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建好用好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力争实现年内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孵化培育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300家,总数达到6500家。深入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培育壮大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业,构建高效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抓好研发成果转化,力争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5000项,实现技术交易额7.5亿元以上。(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人行成都分行等部门负责)

  二、加快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

  完成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主要规划的审定工作,形成指导集中发展区科学高效建设的规划体系。推进集中发展区在建和储备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围绕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加快建设科技城大道、八家堰大桥、产业项目专用变电站等20个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确保集中发展区启动区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核心区道路骨架基本成型。(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绵阳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防科工办、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负责)

  三、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推动在建的185个、总投资346亿元的重点工业及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02亿元、实现竣工投产63个。推动已签约总投资700亿元的190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300亿元。围绕“4+3”高端成长型产业引进和储备一批项目,重点争取央企特别是军工集团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军转民高技术产业链(第二批)项目建设,做好国家首批北斗导航区域重大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长虹集团、四川九洲等国有骨干企业改革,加速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长约18%。大力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绵阳市人民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负责)

  四、推动中关村政策“落地”实施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制定和落实好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中关村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操作程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培训,优化政策实施各环节服务,确保政策全面有效实施。开展对省、市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完善,促进全面落实,构建与绵阳科技城发展相适应的省、市配套政策体系。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建立科技城战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力争研究和推动出台国家层面支持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在科技城范围内封闭运行、先行先试。推进军民融合机制创新,加强向国家部委和军队有关部门争取,推动军地双方联合搭建“军转民”和“民参军”的对接平台,建立与在绵军工单位联合推进军民融合的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力争新增军民融合企业90家以上、总数突破450家,实现军民融合企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增长18%以上。持续做好国防重点任务服务保障,积极协助做好中物院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选址落户工作,加快“科学新城”建设。做好“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建设服务工作,确保按照国家要求进度推进。(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国防科工办、绵阳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投资促进局、省社科院、省政府金融办、省国税局等部门负责)

  五、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和筹建绵阳科技城大学

  做好调研论证和对上争取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以“部省院”共建模式,加快筹建绵阳科技城大学。深入实施“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建设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依托各类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加强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柔性引进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绵阳科技城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投融资、对外合作、规划制定、政策研究等领域。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向科技生产一线流动,鼓励院所、高校和企业人才合理流动,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省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负责)

  六、筹备召开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12次会议

  积极筹备召开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12次会议,推动从国家层面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系统安排部署,重点研究绵阳科技城“十三五”规划、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先行先试政策、部省共建绵阳科技城大学等工作。加强与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对接沟通,争取提请会议审议事项获得国家部委全力支持。(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绵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办公厅、科技厅等部门负责)

  七、举办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完成绵阳科技城会展中心三期建设,高质量举办好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和深化绵阳科技城与军民融合先进国家、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力争年内新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绵阳市人民政府、四川博览局、省投资促进局牵头,省台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商务厅、文化厅、省外事侨务办、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负责)

  八、编制绵阳科技城“十三五”发展规划

  加紧实施《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总结和评估绵阳科技城“十二五”建设发展情况。编制形成《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本,按程序上报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国务院研究审定,形成指导绵阳科技城未来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绵阳市人民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负责)

  九、筹建综合保税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推动将绵阳出口加工区扩大规模并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提升绵阳科技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特别是为承接全球IT等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通关条件,推进绵阳科技城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大助推器。鼓励绵阳科技城企业和资本参与跨国并购、合作研发、项目合作,提升绵阳科技城整合利用国内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绵阳市人民政府、省口岸物流办、成都海关、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部门负责)

  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绵阳市将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绵阳科技城建设。引导和支持绵阳科技城所属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以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提高绵阳科技城投融资能力和实效。深化绵阳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展再贴现“央行科票通”和支小再贷款“科贷通”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在绵阳科技城先行先试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和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鼓励、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扶持初创期、早中期科技型企业发展。推进绵阳科技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功能,构建与绵阳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区域性创新型城市。推进政务服务创新,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绵阳市人民政府、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省国防科工办、省政府金融办、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等部门负责)

相关热词搜索:绵阳

上一篇:南充机动车将全国联网检验
下一篇:国信办发布“约谈十条”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