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阆中古城:千年的眷恋
2019-08-21 11:26:49   来源:南充日报   

  阆苑仙境。冶寄明 摄

  【编者按】

  8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文章《阆中古城:千年的眷恋》。文章围绕阆中的厚重历史、人文精神、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方面,写出了作者对阆中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深深眷恋,写出了千年古城阆中的独特魅力。本报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杜京

  八月的大地,酷暑难耐。人们期盼着一场雨,带来惬意和凉爽。

  对阆中古城向往已久,我在晶莹的雨水飘落之后,怀揣着对这座千年古城的敬畏之情,在烟雨街头,在茂密树荫下,拥抱阆中。

  来到阆中古城,内心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油然而生,这座古城一定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厚重历史、人文精神、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A 与古埃及金字塔、古蜀国三星堆同在神秘的北纬31°

  翻开阆中的历史画卷,仿佛打开了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走进阆中古城,就如同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民俗长廊。阆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华夏文明的辉煌长卷中,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相传人祖伏羲孕育在阆中;西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历法《太初历》,开创了“浑天说”,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观测仪“浑仪”;世界上第一个为大风定级的人是唐代定居阆中的风水学家李淳风,他撰写了世界上首部气象学专著《乙巳赞》;发源于阆中渝水之滨的巴渝舞,被称作“舞蹈的活化石”;阆中的“四川贡院”是全国仅存的两座科举考试、省级考棚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也是我国科举取士1300年间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东临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离省会成都300公里。与古埃及金字塔、古蜀国三星堆同在神秘的北纬31°。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1979—1981年在蟠龙山麓及蟠龙山兰家坝先后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属于新石器晚期文物,足以证明最迟在新石器时代,阆中就有先民在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历代王朝在此设立县、郡、州、路、军、府、道的各级治所。清初,阆中为四川省省会,时间长达20年。

  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蜀王弟苴侯),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苴、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设治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2300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为“门高也”,即高门之意。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即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故称阆中。阆中因山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阆水迁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三面绕水城在其中,故称阆水。

  阆中别名阆苑。《辞海》解释“阆苑”一词为: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阆苑便成为阆中城的别名,提到风水,不得不说阆中传统的风水文化独具特色,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地理环境、城市选址及布局融山水城市为一体,契合传统的风水理论,因此被专家学者看作是当今最为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

  “风水”其实指的就是人居环境,包括城市选址、布局、规划设计的传统理论。它以人为中心,天、地、人三者和谐,即天人合一,让人们在有利的自然空间获得大自然的恩赐,趋吉避凶,祈福平安。

  B 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

  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阆中古城,核心区约2平方公里,70余条古老街巷规划布局井井有条,以“中天楼”为轴心纵横交错,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谕。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式的建筑风格于一炉。古建筑群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理念、审美情趣及文化内涵。

  数百栋典雅精致又连接成片的明清古院落,建筑风格迥异的古代建筑群风格浑厚,为古阆中城增添神秘色彩。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清代的四川乡士贡院尤为珍贵。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唐代至清代年间阆中先后共出进士116人,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

  雨后的下午,雨水洗涤过的古城清新纯净,在雨中沐浴过的鸟儿欢快地鸣唱,夏风送来的木兰花香沁人心脾。我来到位于学道街北侧的四川贡院,当准备踏进那扇黑色的大门时,当地朋友说,在古代对学子要求严格,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今非昔比,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男女平等,妇女撑起半边天,无论男女都能跨龙门。听她这么一番话,我的双脚已经情不自禁地跨过了悬挂着“天开文运”牌匾的龙门,走进贡院。

  在贡院书画院,我拜访了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中国春节老人”形象代言人、92岁高龄的张铨俊老人。他自幼受到祖父熏陶,喜欢舞文弄墨,并得国画大师梁邦楚先生传教,写字画画,工夫藏在字画里。他对我说,“虽然我是江西赣南客家人,但是在这里生活已经40多年,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和‘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就是现在的春节。西方有圣诞老人,中国有春节老人,为了纪念这位阆中先贤,我们尊称他为‘春节老人’。有句话说‘又是一年春节到,莫忘先贤落下闳’,每逢春节我都要去拜谒这位老人,对他肃然起敬,而我作为春节老人的扮演者能有机会向来自海内外的朋友讲述春节故事,讲述中国故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C 杜甫陆游在此留诗

  历代文人墨客曾在阆中流连忘返,并留下佳句。

  唐代大诗人杜甫先代由原襄阳迁居巩县。安史之乱时寓居长安近10年,后避乱战来到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赶到阆中为好友房琯治丧,在阆中逗留了3个月,因爱女生病,才离开阆中返梓州。广德二年杜甫再次携妻女来到阆中,尽兴游览阆苑名胜,写下了许多赞美阆山阆水的诗章,其中广为流传的诗作有两首: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浆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南宋大诗人陆游乾道八年来到阆中,他是从夔州去汉中王炎兴元府从阆中路过。这年秋,他因事又从苍溪来到阆中。陆游两次来阆中,在此盘桓多日。他坐船渡江游了锦屏山,瞻仰了杜少陵祠堂,他赞叹阆中古城:”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他见阆中著名的南池废为平陆,特地去察看,并叹道:“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唯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在《南池新亭碑》诗中他也叹道:“文章绮靡虽非古,今代词人不办渠”。陆游尖锐批评当政者忽视兴修水利。陆游一生酷爱梅,两次旅阆,他都特地邀友到城南观赏。陆游还游了滕王亭,在夺锦轩饮酒题诗。陆游写诗10余首,赞美阆中山水,“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阆中花”,“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他对阆中的一切,都感到十分亲切美好,产生故旧之情,“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

  “锦屏春色”“嘉陵秋水”“云台仙风”“颐神古洞”“书岩遗迹”“盘龙池馆”“南池破晓”“西津晚渡”“伞盖凌云”“梁山戴雪”,此为阆中十景,系山西蒲坂人杨瞻所定。杨瞻为进士出身,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任四川巡检司佥事、分巡川北道,驻保宁。杨瞻在阆中任职期间,大力修葺佛寺,培植景观,提倡文教,政绩卓著。他热爱阆中,凡阆中名胜古迹,都题诗一一咏赞。杨瞻在阆中任职约8年,颇有功绩,阆人怀念。

  近现代亦有名家在阆中留下足迹。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曾任川北宣慰使,衙署设阆中。那时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正被共和体制所代替,从政治观念到风俗习惯,其更新改革都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例如,每家堂屋正中“天地君亲师”这个牌位,要取掉“君”字,每个人脑后的大辫子要剪掉,妇女缠着的小脚要解放等等,这些都是宣慰使更新观念、实行新政的历史职责。张澜任阆中办事处主任,工作积极,确定项目,招商引资。在阆期间,身着长袍马褂,住白花庵署衙(今孔家大院),一方面规划协调,一方面沟通联系,推广新植保技术,逐步引进了良种粮、棉、油、南瑞苕等,从而使阆中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

  大家都知道张大千,其二哥张善子可能鲜为人知。他亦工画,除山水人物外,尤擅画虎。他为画虎曾养虎,被称为“虎痴”。张善子早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被袁通缉,曾逃往国外。1923年春,张善子偕夫人回国,任阆南盐场知事(相当于场长),隐居阆中,并从事绘画活动。时锦屏山道长青松子邀他游锦屏山,求他绘画,他便画了有名的《上山虎》《下山虎》,并题诗。《上山虎》的题诗是:“虎视眈眈遍西东,瓜豆河山在眼中。睡狮至今犹未醒,将来谁是主人翁?”《下山虎》的题诗是:“天地英雄气,只在此山中。循环不可测,林暗草惊风。”画和诗,被刻在两块峡石上,画前刻有“民十二癸亥春,青松子乞绘,善子张泽”的小款和印章,画下还刻有“一钱不值,万金不卖”的留言。

  1944年12月,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来到阆中,一为举办画展,二为游览古城。经过筹备,画展四壁挂满作品,其中一幅画是以乌一浮绝句诗意而作,那首诗是:“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画展结束后,先生游览了锦屏山、巴巴寺、华光楼等名胜。他随身带着速写簿,观赏中即便勾勒草图,后来根据这些速写画成了《蜀道》《嘉陵江上》《华光楼前》等作品。特别是《华光楼前》,古楼高耸,长桥卧波(当时嘉江上有浮桥),生动地展现了阆中“三面江光抱城郭”的江城风貌。丰先生对阆中的土特产和小吃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白糖蒸馍和油茶,特地写了这样一首诗:

  锦屏山下客流连,蒸馍油茶胜绮筵。

  他日五湖寻范蠡,夜船剪烛话当年。

      D穿越在古院深处

  阆中以民居古院享誉国内外,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民居古寨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阆中古城的各个角落,阆中的小院保存着唐宋和明清的风貌,高墙大院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灰色小青瓦,砌筑粉墙。注重风水意象,以丰富多样的木雕见长,四合院与园林建筑和谐统一,古朴典雅异彩纷呈。

  叩开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双扉兽环木门,那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几枝素竹,那几峰假山衬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园和葱茏的古树名木,以及回廊和画宇下的笼中画眉,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

  坐在年代久远的木凳上,我静静欣赏着勤劳智慧的阆中能工巧匠们用汗水和智慧雕刻的木门、木窗等精美雕花杰作,依依不舍地离开古色古香的院子,走在千年的古街道,只见街边三三两两的居民坐在自家门口,面向古道和游客悠闲地谈笑风生,路人经过时他们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显出当地人特有的热情,我站在古道上的阁楼,远眺聆听优美的鸟鸣声,南来北往的飞燕穿梭屋檐,筑窝繁衍,而停留在树上的鸟儿东张西望,似乎在招呼同伴前来相聚……此景此情,我不禁想起刘禹锡的怀古名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阆中古城眼前的绿树和墙壁上的青苔会告诉我,这每一条古老街道的年龄,沿街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及食物显示出古城的繁荣,白墙青瓦流水沟壑,时间在悄悄流逝,这一幅幅鲜活的阆中人的生活画面,讲述着时光的蹉跎。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诗、一画,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孕育着人类的智慧。

  阆中古城,千年的眷恋。

  (原载8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人物档案

  杜京,祖籍山西。新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曾担任过宣传干事、 教师。 先后任编辑、记者,《北京日报》时事政治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入汛以来 南充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546处
下一篇:东西部扶贫协作 推进我市就业扶贫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