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十九大时光丨公共文化有阵地 百姓舞台放异彩
2017-10-18 09:06:31   来源:南充日报   

  ①10月13日下午,仪陇县图书馆开展送图书进学校活动。

  ②10月8日上午,南部县保城乡香柱山村图书管理员正在整理图书。

  ③10月13日上午,阆中市老观镇民间艺术团在乡镇活动室进行惠民演出。

  社区办艺校 大妈就近学声乐

  时间 10月11日

  地点 顺庆区西城街道市民艺术学校

  讲述人 彭秀碧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10月11日下午,在顺庆区西城街道办的市民艺术学校里,南充知名音乐人、顺庆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合唱团声乐老师张凤正在教唱《芦花》。

  这时,一名中年妇女提着一篮子蔬菜轻手轻脚地走进教室坐下,将菜篮子放在脚边跟唱起来。教室内,20多名中老年人正在学唱歌,记者注意到,这些学员绝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的已是一头银发。

  提着菜篮子来上课的市民叫彭秀碧,是表方街的住户。“我喜欢唱歌,看到街道办开办了市民艺术学校,我每天忙完家务活就赶过来。”64岁的彭秀碧说,由于晚上有亲戚来家中做客,她先到超市买了菜才赶到学校,所以晚了点。

  市民艺术学校里设置了器乐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室、合唱室、电影播放室等,配备了各类乐器50余件、电脑20台、音响设备3套、图书8000余册。“以前在北湖公园跟着那些爱好者学,遇上天气不好还会被耽误。几年前街道办办了市民艺术学校,还请了专业老师免费指导。”彭秀碧说,辖区内像她这样做完家务活赶来学习的居民不在少数。

  “在街道办报名学习声乐只是我参加的兴趣班之一,今年3月,我还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彭秀碧告诉记者,学习书法她是零基础,所以先到就近的社区上课。3个月学习结束后,她和一些进步比较快的学员就到街道办的市民艺术学校继续学习。像这样保持下去,下个月她就可以到顺庆区文化馆上课并参加文化馆的其他群众文化活动。彭秀碧表示,这种阶段性的学习,既有利于真正掌握相应技能,也有利于学员们对书法、声乐的兴趣培养。学校每周的授课时间不少于48小时,由于老师是专业人士,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讲解示范,这不仅充实了她的退休生活,也让她找到了平时生活中的学习伙伴。

  寄语十九大:希望政府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把文化服务直接送到百姓中间, 惠及更多普通群众。同时,要让公共文化服务离群众更近, 不仅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基础设施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农民夜校信息广 助民奔上小康路

  时间 10月12日

  地点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村委会

  讲述人 张川

  日前,仪陇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向该县马鞍镇险岩村“农家书屋”赠送了100册图书,包括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方面书籍。

  这些实用书籍让该村25岁的村民张川爱不释手。说起“农家书屋”,张川异常兴奋:“‘农家书屋’可是个好地方,不仅能看书读报,还是我养殖跑山鸡的智囊库。”

  张川的养殖场内养了1000多只跑山鸡,每次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他就跑到“农家书屋”找对策。如今跑山鸡已长到1公斤左右,可为他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入。

  记者在险岩村采访时,在村里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村广播的声音。村民们一边干着农活,一边聆听从广播中传出的党和政府的声音,了解各种信息。“不只有广播和农家书屋,村上每个月还要播放几场坝坝电影。”张川说,尽管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可大伙还是喜欢端着小板凳到村委会外的坝坝里看电影,十分热闹。

  “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晚上要去村上开办的远程教育平台‘农民夜校’学习养鸡知识。”张川说,今年以来,农技人员上门辅导,他自己努力钻研从夜校学到的专业知识,饲养的跑山鸡没有死掉一只。他说,如今,夜校每逢开课,一座难求。

  “农民夜校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供需结合。”张川说,村里专门设置了群众意见箱,夜校开课前,广泛征集贫困群众的学习需求,授课内容是远程授课和专业农技人员流动教学相结合,对于种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县上的农技人员会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实地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送教进组入户”,把夜校培训办到农户院坝和田间地头,避免了单纯课堂讲解的乏味和枯燥,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如今,掌握了养鸡技术,张川说脱贫路上他是越走越有底气。

  寄语十九大: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断, 又是粮食直补又是免息贷款, 还有专门的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给我们讲科技养殖。希望国家的养老、医疗政策更多地向基层群众倾斜, 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养老、生病的后顾之忧。期盼科技扶贫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 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文化站里节目多 群众个个是“演员”

  时间 10月13日

  地点 嘉陵区大观乡综合文化站

  讲述人 王成

  “竹板一打呱呱响,乡亲们听我讲,天变蓝,水变清,白色垃圾人人清……”10月13日上午,在嘉陵区大观乡灵吉苑社区文化广场,嘉陵区大观乡综合文化站站长王成正指导30多位群众排练节目。

  “以前镇上有文化站,群众的文化需求虽旺盛,但由于经费、人员等没有保障,阵地逐渐被占用、流失。”王成说,村民获取文化的渠道少,文化站也有名无实,没有娱乐项目,农闲时便扎堆打麻将、打扑克。前几年,村里新的文化站建成后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并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常年活动经费也有了保障。

  “做了这么久的文化站长,最近这两年,我心里才真正踏实。”王成说,前几年他一直无事可干,如今才是真正的“文化干事”。

  排练节目的间隙,参与排练的群众还表演了传统民谣《洗衣歌》《十月怀胎歌》等,更有来自各村的“文艺能人”在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这让围观的群众看到直呼过瘾。“文化站真是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是我们两年来‘种文化’的成果。”王成表示,建立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后,在个别演出的互动环节,还有群众自告奋勇上台唱歌,他发现以前不是群众不积极,而是没有表现的舞台。嘉陵区大观乡综合文化站建成后,乡上50岁以上的群众便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来这里看书、拉二胡、练毛笔字,生活过得很充实。

  目前,大观乡民间歌舞队已有200多人,年龄最大的70岁。“编排身边百姓熟悉的戏,让演的人快乐,让看的人快乐。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周围村庄熟悉的人,很多老百姓都说看咱文化站自己编排的戏比看电视上的大明星还过瘾。”王成说,如今,歌舞队每年要接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不下130场,农村文艺团队的兴起逐渐让农民从观众变为“主角”,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农民“有地方乐、有文艺乐”。

  寄语十九大:希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间文化的内涵,提高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进一步重视挖掘和传承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相互借鉴、交流,生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共建共享 文化惠民

  全面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2016年11月,南充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着眼高端高质,建设文化地标。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投入34.26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市本级投入11.95亿元,新建博物馆、文化馆、大木偶剧院、川剧演艺中心,扩建市图书馆,升级改造南充大剧院;9县(市、区)投入22.31亿元,建成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了一批文化综合体和文化新地标。

  强化基层基础,夯实服务阵地。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成博物馆3个、纪念馆5个。5475个行政村 (社区) 都建有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示范文化广场63个、示范文化活动社区30个。农村文化大院、农家文化中心户已形成规模,“4+2”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县、乡、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全面推广,有效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设施功能日渐完善, 场馆得到改造提升。全市所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其中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图书馆3个、文化馆4个。整合宣传文化、党员电教、科普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妇女儿童等各类公共资源,乡镇(街道)、社区(村)文化站(室)达标率超过86%。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运作模式,实施“百姓舞台·文化南充”创新工程,全市共包装推广公益文化项目100多个,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完成惠民演出500余场次,在全市形成了“每周有群众性文化活动、每月有广场公益性演出、每季度有惠民乐民高档次演出”的基本模式。

  立足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

  提升南充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10月13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家喜就南充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如何实施,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南充一直在探索“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理念,凸显了以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大力推进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布局。南充的文化品牌如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陈家喜:着力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以嘉陵江文化品牌为主打,承办文化部中国老年合唱节,连续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和全国影响的“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持续办好“嘉陵江大讲堂”,大力开展“嘉陵春江闹元宵”“龙腾盛世舞龙舞狮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一县一品”战略,同时,依托南充的“四大文化”和“四朵金花”,注重打造特色、强化品牌,把文化品牌做足、载体用够、资源盘活,南充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南充文化团体创作文艺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频频拿奖,通过这些“南充造”的文化精品,将南充的特色文化带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眼前。南充文化不搞“单打独斗”,如今通过旅游,将阆中的保宁醋、张飞牛肉等特色品牌,依托旅游的平台、文化的底蕴,将文化、旅游和产品有机融合,再销售,将南充的文化、旅游一并“打包”推向世界。

  记者:南充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如何实施?

  陈家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运行保障评估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参与率与满意度;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免费开放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初步构建起“十、百、千、万”横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4+2”纵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乡镇、村组数字文化服务网点全覆盖;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南充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南充市文化馆服务联盟;推动“千年古城·万家书香”文化旅游共建共享,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力争到2020年,南充文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和新的突破,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配套,公共文化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民俗特色浓郁、社会效益突出和城乡一体化等特点。确保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范围内提升示范性和引领性,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提供借鉴。(记者 张蓉萍/文 梁洪源/图)

相关热词搜索:异彩 阵地 舞台

上一篇: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下一篇:各地群众纷纷致信预祝党的十九大圆满成功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