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打辞赋牌该出手时应出手
2018-03-05 09:11:14   来源:南充晚报   

  四川省社科院“蜀学墙”上的司马相如简介

  2016年7月,我市4名政协委员联名致信市政协:建议南充启动“中国辞赋之源”国家级文化品牌的申报工作。19个月后的今年2月28日,提及司马相如故乡的南充,当如何以“赋”为核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话题,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名誉会长邓郁章、 我市资深文化人何剑青的观点与上述4位委员的观点似有异曲同工之处:首先得成立辞赋学会!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大打辞赋牌,通过系列文经活动,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2月28日上午, 远在甘肃的西华师大文学院教授伏俊琏受访时坦言。

  传承赋文化不只是文人之责

  “这个现象值得研究,国内目前一些省市的辞赋文化大放异彩,窥其背后原因让人发现,当地领导层面原来就是写赋的高手!” 南充书画家何剑青直言, 纵观历史,有一句话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何剑青认为: 辞赋文化的传承与光大,不只是文人的事。更重要的还在于地方政府的重视。他说,如果这项工作得不到重视,就难谈得上支持,更莫要说什么打辞赋牌搞什么大型活动了。

  本报《赋圣故里 当不负众望》报道推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尤其是文化圈。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小华说,这些年来, 南充在赋文化的传承上还是用了心的,几年前,果州诗社就承办了“龙川半岛杯”《南充赋》征文大赛,收集到的赋有40余篇,并评出二、三等奖鼓励作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李小华就尝试赋的写作,他写的《果州新赋》在地、省级报纸上发表并获奖。“当年,写赋者全省全国都极少。”

  李小华认为:“今人作赋, 当与时俱进,有时代性。但在现实中,实有不少赋有堆砌之嫌,一是缺乏赋应有之气势,二是缺乏‘四六文’应有的起伏变化,三是独到思考及表述不足。虽然如此,南充赋兴盛之势头应大大肯定。”

  何剑青说,南充号称“赋圣故里”,却未能上《光明日报》“百城赋”,不禁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我们周边的广安、 遂宁、巴中、达州、绵阳、广元全都上了,唯独‘掉’了南充。 纵观南充近年来围绕赋的活动,依旧属于民间性质的小打小闹而已。”

  借相如研究会扬“赋”正当时

  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邓郁章认为,南充辞赋的研究及传承, 可借助蓬安司马相如研究会的“气场”,使辞赋的研究和传承上一个台阶。

  司马相如将中国的赋推向高峰, 故又有“大赋之父”美称。何剑青研究认为,在我国赋的历史演进中, 其作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汉魏六朝时出现俳赋(骈文),俳赋虽然很美,却没有大赋的气势。到了唐代出现律赋。律赋要求以400字为限,十分束缚人,其兴起之日也即死亡之时。唐宋后出现了文赋,大的作品多了去了,则以苏轼为代表。

  历史的车轮进入新时代后, 赋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中占有重要一席。邓郁章认为,新赋在运用上很广,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如今不少诗歌前的小叙, 多运用赋的笔法。“没有一个进行作品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赋写作的水平难以提高。”邓郁章说,大家都在写赋,但究竟水平如何呢?没有人说得清,故而出现了“大路边打草鞋———说长道短”的窘境。

  邓郁章建议,南充如成立辞赋学会,可挂钩蓬安司马相如研究会。“毕竟, 这个研究会人才辈出,外界联系广泛,极易助推辞赋学会与外界同行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

  蓬安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魏赤中说,司马相如研究会问世至今,召开了4次影响较大的研讨会,推动了相如文化在全国的研究热,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去年9月,在蓬安县举行的相关学术研讨会上,四川师大文学院教授房锐指出,司马相如可以说是“非常之人”,敢于做“非常之事”,并立下了“非常之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谈及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时认为:“司马相如有政治理想,他的眼界显然高于一般文人学者,他的文章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国家联系起来,让人为之震撼。”

  政协委员的辞赋情怀

  “南充是中国赋圣、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西晋史学家、文学家陈寿的故乡。”2016年7月中旬, 市政协网络平台刊登了市政协常委欧仲荣、 蔡昌平,市政协委员朱静、喻正奇的来信: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凤求凰》等多篇汉赋堪称赋史之绝唱; 陈寿的《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四史”,是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历史蓝本。

  4名政协委员在信中说, 古往今来, 民间及文史界都认为南充是辞赋之源和三国文化之乡。他们因此建议:南充应启动“中国辞赋之源”和“中国三国文化之源” 两个国家级文化品牌的申报工作。

  “众所周知,不可复制而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品牌,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具有强大可持续的支撑力、影响力、推进力。中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品牌无一不是产生了这样的重要作用。”4名政协委员认为,目前,我市急需“中国辞赋之源”和“中国三国文化之源”这样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参与其中,以提高南充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市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品牌的挖掘、开发和利用。除了有城市申报“中国赋都”品牌,还有一批如涿州、许昌、成都、襄阳、荆州、宜昌、当阳等城市,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三国文化之乡”品牌,且大多得到批准命名。

  从中国辞赋文化、 三国文化代表者、开创者的源头来看, 南充是独一无二、当之无愧的。所以,4名政协委员以为,从其他城市获得国家级文化品牌的情况看,南充申报“中国辞赋之源”和“三国文化之源”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传承赋文化的样本意义

  “近年来,河南洛阳举行的征赋活动十分闹热,并成为洛阳的一大城市文化品牌。”邓郁章说,个中缘由在于其市长带头写赋。南充写赋者有人,但所写的东西能拿上桌面的不多。整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交流、没有评论,如何能提高?

  近20年来, 南充旧体诗写作者众,如此多的人能写旧体诗, 是因为这些年来,原果州诗社在何剑青的引领下,长期举办创作研讨班。何剑青认为,诗赋相通,旧体诗中就有赋的影子。

  魏赤中认为,司马相如研究会问世以来,大量的研究活动让人感到“赋圣”影响千秋在。

  近年来,蓬安县加强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系列专著,拍摄制作《寻找司马相如》、《千年赋圣乡、大美公园城》文化宣传片,发行了《司马相如》文化邮票邮册。编排了大型历史歌舞剧《相如长歌》等,在亮出相如文化名片的同时,扩大了相如文化影响,提升了蓬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何剑青认为, 成立南充市辞赋学会,有利于吸引一批赋爱好者,对赋的写作进行基本的研讨,互相切磋写作技巧,加强基本功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赋发表的平台和评论阵地。等时机成熟,开展对外交往,以赋为平台,举办多样活动。以赋为红线,招引众多赋文化繁荣的城市,来南充交流, 分享赋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以此助推南充“中国辞赋之源”申报工作。(李波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辞赋

上一篇:南充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本月将启用
下一篇:海外巡演南充川剧征服外国观众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