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双庙村:农民夜校成为乡亲们的“充电站”
2018-04-16 10:07:10   来源:南充日报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授粉不足果实将变小,风味和品质变差。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先收集雄株花粉,用2%葡萄糖水搅匀后过滤,装入小喷雾器中,对雌花柱头喷雾……”4月13日下午,在阆中市老观镇双庙村农民夜校的教室里,40多名成人“学生”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农技专家传授猕猴桃的授粉技巧。上课期间,老师还不时让“学生”熟读关键技术词,“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现场向老师提问。

  4月的乡间田野春意盎然,朗朗“读书声”回荡在宁静的小山村。像这样的“读书”场景,在双庙村经常上演。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双庙村积极实行农业生态化转型,建成了猕猴桃、西瓜、蛋鸡等各类特色产业园7个,总面积达到300亩,老百姓依托产业发展,不断增加收入,农民夜校成为乡亲们的“充电站”。

  为了发挥农民夜校的阵地作用,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2016年,双庙村的帮扶单位,阆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筹集50万元资金在村委会旧址上建设了一座崭新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记者看到,青瓦灰砖的特色小院独具地方特色,电脑、投影仪、移动音响等设施齐全。

  “建设一个农民夜校基地、组织一支教学队伍、拓展一片实践基地、引入一批志愿者、培养一群村民典范。”双庙村第一书记宋禹谋告诉记者,双庙村通过“五个一”创新农民夜校模式,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培训,从而达到每户至少一个人能懂技术懂管理的目的。

  双庙村驻村农技员莫述琼介绍,农民夜校基本上一周一课,平均每堂课有50多人,通常采用理论学习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包括扶贫政策宣讲、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感恩教育等。”莫述琼说,除了农民夜校的教学活动,双庙村还多次组织村上的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民前往广元、成都等地考察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真正做到了让农民走出去,知识引进来。

  “以前搞产业,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农民夜校,全部都是‘一门清’。”双庙村5组村民徐少华家里种了两亩猕猴桃,施肥、灌水、授粉所有种植过程都清清楚楚。“农民夜校会根据村民的产业,集中开展技术培训,有了技术保障,也就没啥担心的。”

  老观镇党委书记迭光俊说,农民夜校针对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锻炼、文体活动等,通过多元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真正让知识走进农村,让知识惠及农民。(记者 杨晓江)

相关热词搜索:双庙村 充电站 夜校

上一篇:“印象嘉陵江”上中坝湿地公园建设全线开工
下一篇:老街记忆|南充千年古镇上 一座百年老宅今犹在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