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帮扶路上情谊深 再续前缘共奋进
2018-07-16 09:05:14   来源:南充日报   

  帮扶路上情谊深 再续前缘共奋进

  ———浙江对口帮扶南充纪实

  日前,记者在营山金华希望学校见到,操场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在一起玩游戏,校园内一片欢声笑语。“学校创办于1999年,近2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同时学校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校一名负责人说,这得感谢浙江省金华市的援建和帮扶。

  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是浙江对口帮扶我市的一个缩影。

  10大类帮扶项目 老区人民得实惠

  1996年,在南充人民致力于决战贫困的关键时刻,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号召,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对口帮扶革命老区南充市的重任。

  记者从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获悉,1996年,南充与浙江建立了持续深入的对口帮扶、东西协作关系。浙江省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等17个省直部门和杭州、温州、金华、湖州4个市对口帮扶我市嘉陵、南部、仪陇、阆中、营山、西充6个贫困县(市、区)。当时,南充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带领全市人民“承帮扶而奋起、树志气而图强”的口号,组建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出台一系列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迅速对接浙江省的对口帮扶工作。

  南充市紧紧抓住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发展机遇,以帮扶资金为引子,组织群众大力实施教育、卫生、交通、水利、人饮、产业、新村、基本农田、人才培训、劳务输出等10大类项目,覆盖了我市除高坪区以外的8个县(市、区)的600多个贫困村,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00万人以上。

  1996年至2012年,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先后捐赠帮扶资金2.66亿元,在南充捐建希望小学,救助贫困学生,援建乡村卫生院,修建乡村公路,解决饮水困难,实施希望工程、人饮工程、安身工程等十大类、近千个项目。温州在南部挂职干部陈进达、周晓东筹集资金救助了近50名辍学儿童;浙江省对口办、钱江晚报、农夫山泉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浙江省朝阳“1+1”助学活动,使298名贫困学生得到结对帮扶;利用帮扶资金,阆中市文成镇、西充县凤鸣镇、营山县清水乡等乡镇建设了安身住房和敬老院302处,解决了1000多名孤寡老人和无房特困户的居住问题……一笔笔帮扶资金,一个个帮扶项目,让南充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既输血又注重造血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帮扶过程中,浙江人民始终坚持“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志”的原则,帮扶双方及时调整和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思路,浙江省提出的“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帮扶思路,为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浙江湖州市派出的干部吴建华在仪陇县任县长助理两年期间,主抓产业发展,面对仪陇的现状,他深感责任重大,勇挑重担。他白天上山下乡,走村入户,扑下身子搞调研,晚上整理资料,梳理思路,埋头挑灯夜战。在吴建华的建议下,仪陇县委、县政府把长毛兔产业作为县域农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由他亲自负责主抓该项工作。吴建华利用自己掌握的湖州市发展长毛兔产业的先进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组建了仪陇县兔业发展协会,率先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产、销、供”有机结合起来,迅速把长毛兔产业带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群众增收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浙江省采取“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的帮扶形式,由给钱给物向智力扶持转变。据统计,1996年至2006年的十年间,南充先后利用300多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5期2713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11341人。通过技能培训,一大批农村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找到了工作,增加了收入。除了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转移培训外,我市还利用帮扶资金对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

  一瓶瓶鲜红的辣椒酱、一袋袋香脆的榨菜丝、一坛坛清香的川北老陈醋,不断从生产线流向包装车间,这是记者日前在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浙江中味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承接项目转移,首先考虑到的是长期对口帮扶的仪陇县。

  仪陇县中味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正式落户仪陇县经济开发区,带着历史使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的方式,对原料基地农户进行指导和适当扶持,签订种植协议,实行按保护价进行订单收购,有力地促进了仪陇农业产品结构上档升级,创造了企业、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如今,在南充有大量企业来自浙江。记者从市投促局获悉,2015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搭建平台密切与浙江联系。三年来,我市共签约浙江籍项目13个,为加快南充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浙企浙商在南充 兴业兴旺谋发展

  位于嘉陵区的南充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座规模宏大的汽车产业城拔地而起,这里正是占地1500余亩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

  巨大钢架支撑的总装车间内,现代化自动流水生产线一片忙碌。每4分32秒,一辆新能源商用车总装下线,这是吉利在南充的速度。投资7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于去年7月整车下线,当年销售5000辆电动轻卡。此前一个月,吉利决定投资68亿元建设吉利二期,设计年产1万台清洁能源客车和5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动力总成,全面达产后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在南充,吉利快步前行,茁壮成长。据统计,2017年全年销售整车6300台,其中纯电动轻卡5000台、营收14亿。吉利之于嘉陵,布局于南充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是其新能源商用车板块最为重要的部分,南充之于吉利,将汽车汽配产业定位为千亿产业集群,吉利的大手笔奠定南充在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容忽视的地位。这种双赢的局面,是浙江与南充合作共赢的一个典范,而浙江吉利,也担当起了南充汽车汽配产业“领头羊”的角色。

  “这些年来,喝嘉陵江水、吃南充米粉,南充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回首在南充打拼的15年,四川南部亿联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浩感慨万千。

  王运浩最先在老家温州从事硅橡胶、氟橡胶开发。2003年,一个南充同事劝说他到南充投资。王运浩专门找来地图,看到南充跟成都、重庆都是近邻,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投资在南充,可以辐射中西部。”王运浩已经有了初步打算。

  2003年,王运浩只身来到南充考察,认为南充投资空间大,适合做五金建材和物流产业。说干就干。当年,作为南充招商引资项目进入,王运浩建立的南部亿联置业公司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在用地条件、项目推进、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支持。强力的政策保障,推动王运浩在南充的事业发展壮大。圆梦南充后,王运浩把南充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并尽力为南充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南充城市建设越来越好,投资环境越来越开放,这给我们在南充做生意的外地人带来巨大利好。”如今,王运浩将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安顿在南充,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一直扎根在南充,看着自己第二故乡越来越美好。

  新一轮浙川扶贫协作 南充4县(市、区)获帮扶

  7月12日,记者走进嘉陵区花园镇之江小学,校园内书声琅琅,几处塔松屹立在教学楼前,高大茂密。校园操场一侧的“之江情”文化长廊,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文以及非物质文化。一块刻着“感恩”二字的石碑矗立在学校广场中央,十分醒目,仿佛时刻在向学子们诉说那段援建故事,提醒之江小学人要铭记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怀揣感恩之心,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

  2004年初,浙江省援建嘉陵区之江小学,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学校铲土奠基。2005年秋季,该校正式投入使用。如今的之江小学,电子白板、大型LED显示屏,现代化的录播室、图书馆、教师书吧、标准运动场一应俱全。目前,该校二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入施工阶段。学校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学生总人数将达2600余人。

  之江小学校长唐文东介绍,援建前,学校是嘉陵区条件最差的学校;援建后,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我们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建设九年一贯寄宿制示范学校,打造区域名校。”唐文东说,“学校将每年5月17日定为感恩节,以铭记浙江省的援建之情。”

  5月23日,2018年浙川扶贫协作高层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5月23日下午至24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深入南充市仪陇县潮水坝村慰问贫困户,实地考察海升柑橘产业园、中味食品公司、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等精准扶贫项目和产业帮扶情况。

  5月5日,浙江省金华市党政代表团前来南充,对口支援指导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金华市和南充市双方就对接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并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进行了积极友好、务实深入的交流。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去年,四川省启动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我市嘉陵、阆中、南部、仪陇4县(市、区)属新增安排承接浙江结对帮扶对象,其中:金华市武义县结对帮扶嘉陵区、磐安县结对帮扶仪陇县,台州市天台县结对帮扶阆中市,温州市洞头区结对帮扶南部县。在新一轮结对帮扶中,南充和浙江将利用市场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合作。

  两地往来,情谊不断,真情携手,共谋发展。从1996年到2012年,浙江帮扶南充的十六年,浙江人民深情奉献,南充产业不断聚集、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南充经济社会得到了最快最好的发展。(记者 杨晓江 杜杰 见习记者 汤鹏飞 童铃曦)

相关热词搜索:前缘 情谊

上一篇:南充逾80家企业将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购
下一篇:南充已开通至乌鲁木齐、西藏、昆明等15条航线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