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顺庆 > 正文

八旬“童养媳” 等候半世纪终圆婚礼梦
2017-01-09 11:52:00   来源:南充经济网   

  金婚夫妇走进婚姻登记所 54年后要办场像样的婚礼

  11月9日, 一对老年夫妇相互搀扶着来到顺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听说就要举办集体婚礼了,我们老两口想来报个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经过一番了解后,两位老人填写了报名登记表。

  “几十年了,我心里一直都有一个梦,那就是跟老伴办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两位老人家住顺庆区人民北路,大爷叫刘昌集,今年83岁,大妈叫赵正碧,今年80岁,两位老人都是鹤发童颜,精神十分矍铄,一说起即将举办的集体婚礼,赵正碧满怀期待,“前些天,听平常一起跳舞的妹妹说民政局要办集体婚礼,当时还以为只是针对新婚夫妇,我还有点不甘心,因为我们家距离婚姻登记处很近近,所以我就去问了问,听到工作人员说我们符合条件,心里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是1962年5月1号结的婚,头天晚上,十几个同事在一起坐了坐,每个人一把豌豆、两条牛皮糖,没得仪式,哪像现在这么多名堂哦。”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刘昌集百感交集,“连一件新衣服都没给她买,更不用说彩礼了,那个时候真是委屈了她,不过也确实没得办法,条件太艰苦了。”刘昌集介绍,退休后,他陪老伴到全国各地去走了走,也补拍了很多婚纱照,但当年简单得不像样的婚礼始终还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9岁当上童养媳 7年恋爱换来一生幸福

  “遇到老刘,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赵正碧出生于1936年重庆的一个小山村,在她3、4岁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极度的贫困和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1945年,抗战结束,母亲带着9岁的她和哥哥进了城,迫于生计,赵正碧被送到一个打铁匠家里做童养媳,当时,虽年幼但却很懂事的她以为再也见不到家人了,为此曾经一度万念俱灰。没想到,解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赵正碧奇迹般又回到了母亲身边。

  为了生活,赵正碧在13岁左右就进入了重庆的一家丝织厂,当起了童工,“就想着能多做点就多做点,给母亲减轻负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正碧从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变成了车间的技术能手,尽管不足20,但她却是很多工人口中的“赵师傅”。

  1955年,丝织厂和一家兵工厂联谊,19岁的赵正碧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刘昌集:“当时搞活动,我跟老刘分在一个组,感觉这个小伙子很不错。”一次活动,把两个人的一生紧紧地拴在了一起。赵正碧没有上过学,只是在工厂里上了扫盲班,但她当时的择偶条件可不是一般的高——不抽烟、不喝酒,必须要是共产党员,年纪不能超过自己3岁。而刘昌集不仅符合赵正碧的择偶条件,音乐、体育更是样样精通,于是,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由于工作不在一地,加之两人都是工作狂,于是开始了当时并不常见的长达7年的“异地恋”,这可愁坏了双方父母,最终,在双方家长的“胁迫”下,1962年,两人结成连理。

  牵手走过61年 相濡以沫到白头

  “认识61年,结婚54年,我们基本上没有‘红过脸’。”说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和婚姻,赵正碧面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婚后的赵正碧和刘昌集因为工作原因两地分居,一个月都见不了几次。1963年和1965年,赵正碧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上班,加之丝织厂实行“三班制”,晚上常常加班,赵正碧劳累过度,营养又没跟上,孩子喝不上奶水,有时候会饿得呱呱叫。对此,赵正碧没有丝毫抱怨,一个人默默支撑着,“老刘在兵工厂工作,又是保卫干部,责任很重,我这个当妻子的要理解。”赵正碧说,刘昌集非常顾家,每个月的工资除去交一部分给婆婆养老,其余全部都拿回家,而且只要一回到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啥都做。

  “夫妻之间不仅要相互包容,还要能患难与共。”刘昌集说。1966年,组织上考虑到刘昌集夫妇两地分居的问题,把赵正碧调入了兵工厂,从此,一家子终于结束了奔波之苦。但是,更大的痛苦随之而来。文化大革命把这个平静而幸福的小家庭推上了风口浪尖,“我是‘童养媳’‘童工’却被说成是地主后代,拥党爱党的我们都被开除了党籍,每天还要戴尖尖帽游街,生活一下子全部颠倒了。”提起生命里这段最为艰苦的岁月,赵正碧难免有些动容,“我也想过干脆死了一了百了,但是想想我们家老头儿和三个孩子,怎么也不能留下他们受苦。”俩个人不离不弃,相互鼓励,终于还是挺过了那段梦魇一般的日子。文革后,两人被平反,恢复了党籍,工作和生活也回归正常,一家人的生活日益美满。退休后,1998年,老两口跟着女儿来到了南充,这一住,就是18年。

  “年少夫妻老来伴,现在我们更觉得谁也离不开谁。”赵正碧说,刘昌集两年前摔了一跤,腿脚有些不方便,她放弃了多年在北湖打拳跳舞的习惯,每天早晚拿药水给刘大爷泡脚、按摩,“老刘现在每天下午要去打几圈麻将,偶尔还要跟朋友去钓鱼,我担心他摔倒,为这个我们还‘红过脸’,但很快也就没事了。”

  几十年运动健身 乐观豁达助长寿

  “我和老刘有个共同的地方,都喜欢锻炼。”赵正碧说,文革以后,她就开始锻炼,主要是跑步、打羽毛球、做俯卧撑等,“虽然我是个女孩子,30多岁的时候可以做30几个俯卧撑。那个时候,厂里每一次运动会,男女长跑的冠军基本上都是刘昌集和赵正碧,他们是厂里出名的夫妻冠军。”“60岁以后,我就以打拳、跳舞为主,老刘喜欢爬山、钓鱼。这两年,年纪越来越大了,运动量就更小了,但是我坚持每天热水泡脚、拍打身体和足底按摩。”

  除了喜欢运动之外,两个人的兴趣爱好还非常广泛。虽然两人都没怎么上学,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好学、善学,都是厂里的文艺骨干。“老刘会弹三弦、拉手风琴,还是合唱队的指挥,我喜欢唱歌和跳舞,厂里办晚会,基本都会有我们的表演。”如今,两位老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电脑和微信,偶尔也拍个照片发发朋友圈。

  “人一辈子酸甜苦辣啥都有,心态很重要。”赵正碧说,当初女儿女婿下海经商,她和老伴都全力支持,这些年,女儿的生意遇到了很大问题,家里的开支暂时都是自己和老伴用退休金撑起来的,“年轻人就是要敢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曾江林 张茜)

相关热词搜索:童养媳 婚礼 纪终圆

上一篇:市禁毒办督导考评顺庆区无毒创建工作
下一篇:顺庆区各大卖场货物充足 保证春节商品供应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