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西充 > 正文

百年沧桑 西充蒲氏宗祠古韵犹存
2014-05-17 11:47:56   来源:   

 西充凤凰山村蒲氏宗祠  为纪念宋朝官员所建,至今已有176年历史  5月15日,记者来到西充县槐树镇凤凰山村采访,见到了该村目前仅存的...


 西充凤凰山村蒲氏宗祠

  为纪念宋朝官员所建,至今已有176年历史

  5月15日,记者来到西充县槐树镇凤凰山村采访,见到了该村目前仅存的一座宗祠——蒲氏宗祠。这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8年),至今已有176年历史。宗祠占地2800平米,前有戏楼,两侧厢房,后有正堂,规模宏大。宗祠见证了蒲氏家族的辉煌,也曾经改作粮站,但最终在蒲氏后人的保护下一直保留至今。

  A

  蒲氏宗祠为纪念宋朝官员所建

  记者乘车来到距离西充县城约32公里槐树镇场镇,只见场镇上非常热闹,前来赶场的村民们络绎不绝,有说有笑。据槐树镇文化干部王耘介绍,槐树场镇中间一条槐溪沟穿场而过,很久以前,槐溪沟两侧一左一右分别长着两棵千年古槐。明末清初,当地何、蒲两大姓氏族人,竞相在古槐两边修建房舍,开辟铺面,形成乡邑,取代“金泉场”、“中南场”、“窦禅寺”等地的集市贸易,继而诞生了“槐树古镇”。蒲氏在街西修个“凤仪馆”,何氏就在街东修个“辅学宫”;蒲氏在街东修座“西南茶社”,何氏就在街西修一座“盐业公园”。因而两边房屋对称、大气,一条独街延伸近一华里,全封闭结构。蒲氏宗祠建于清道光17年(1838年),由蒲氏十八房族人集资,为纪念宋朝的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蒲宗孟而修建的家族宗祠。

  在王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蒲氏宗祠,蒲氏宗祠与槐树镇新场镇仅一溪之隔,矗立在凤凰山下,整座四合院为五重进院落四合院,小青瓦穿斗式木结构,依山而建,临河而筑。沿着一排石梯走上去,是蒲氏宗祠的正门,门柱下一对木狮相向而望,滚龙抱柱直达门楣,门楣上方挂着一方牌匾,上面写着“蒲氏宗祠”。进门左右是耳房,中间是戏楼。戏楼的大门上悬挂着“蒲氏尚书宗祠”的牌匾。左右两侧是厢房,上方是正堂。中间是个大天井,形成“四合大院”,可容纳千人聚会、看戏。在庑房装板上和正堂墙板上都有精美的雕刻,诸如二十四孝、忠孝节义、鱼樵耕读、光宗耀祖之类。

  B

  宗祠已被列为文保单位

  凤凰山村77岁的蒲守信老人说,以前,蒲氏宗祠正堂是供奉蒲氏祖先、历代官员和举行祭祀礼仪的地方。西厢房内有竹板、皮鞭、罚凳等家族刑具,对违反族规、忤逆不孝、偷鸡摸狗之族人实行惩处。东厢房是聚会、议事、办公场所。厢房北侧有三间斜对正街的房屋,叫“青乐宫”,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之地。每当家族聚会或当场天、逢年过节,人们都会聚集于此,演唱娱乐,热闹欣和。上世纪60年代,蒲氏宗祠被粮站占用,所以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现已被列为西充县文物保护单位。

  蒲守信老人告诉记者,不过,在经历176年岁月沧桑之后,蒲氏宗祠的部分砖墙已经酥化,屋脊上与屋檐下的雕塑脱落,这让村里许多年长者感到遗憾,修缮祠堂成为萦绕蒲氏后人心头的一个夙愿。为此,他带着蒲氏后人的夙愿,积极奔走,呼吁广大蒲氏族人,为祠堂修缮出资出力,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筹集到资金修缮祠堂。当天上午,记者走出蒲氏宗祠后大门,看到整座祠堂的修缮工作已经开始,全部修葺工作6月底就可完工。(记者 张维

  

相关热词搜索:西充 宗祠 古韵

上一篇:西充干部自演廉政微电影
下一篇:西充上演汽车定位漂移特技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