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按下脱贫致富“快进键”
2016-09-28 11:54:25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按下脱贫致富“快进键”

  ——南充市嘉陵区地税局结对帮扶唐家沟村纪实

  8月30日,秋雨淅沥。

  南充市嘉陵区礼乐乡唐家沟村的山间田野里,新移栽茶桑苗已及半人高,100亩经济林木在秋风细雨中摇曳多姿,20亩金税农庄初具规模,顺着蜿蜒山间的村道公路,9公里多的新硬化便民路犹如血管脉络连通这里的家家户户……这个昔日山高坡陡、荒草丛生的穷山村,自从2015年7月与嘉陵区地税局结成帮扶对子后,仿若按下发展“快进键”,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随处可见。

  精准号脉 山村吹响发展冲锋号

  唐家沟村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礼乐乡东北部,距离城区约16公里,海拔486米,幅员面积2855亩,辖8个社,农业人口230户、890人。因为山高沟深的地貌特征,致使全村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子里留守的全是老幼,常住人口不足300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25人。

  这样的村子怎么扶贫?如何帮扶才能做到精准?与唐家沟村结成精准帮扶对子后,嘉陵区地税局首先把目光瞄向了对村情民情的审视,精准识别号穷脉成为地税局的“第一手棋”。

  该局迅速派遣“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组走访唐家沟村,在乡、村的支持配合下,对该村及55户贫困户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了该村及贫困户大量详细数据资料,建立贫困户基础信息数据库,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

  “刚到这个村子,我就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说起唐家沟村,嘉陵区地税局局长敬虹感慨地给记者分享他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唐家沟村虽然毗邻318国道,但距离较远,且未完全连通,虽有较好植被但苦于没有产业,只有靠村民搞点传统种养业,勉强填饱肚子,很多老年人长年就困守在村里,简单而又贫困地过活着。

  为精准识别帮扶对象,该局工作组在乡、村的配合下,采取“四看三算四访两评一公示”的工作方法,看产业与劳力、看健康与教育、看房屋与设施、看文化与年龄,算收入、算支出、算家底,访贫困户、访左邻右舍、访老党员、访村组干部,组织群众评、村组干部评,识别后进行公示,全程公开透明,从最初确定的55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到最终的33户。

  “这些贫困户中,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与家庭变故、缺乏劳动力和经济负担太重等有关。”敬虹说,“精准号脉和贫困户精准识别,为我们拔除唐家沟村穷根找到了方向。”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及省、市农科专家到现场反复察看论证,嘉陵区地税局结合村情民意,精心制定了《礼乐乡唐家沟村帮扶三年规划(2015-2017)》。

  规划就是发展的蓝图。

  记者翻阅数十页的《规划》,里面既有全村脱贫摘帽总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也有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方案。嘉陵区地税局副局长张伟栋告诉记者,这个三年帮扶规划,承载着唐家沟村800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也凝聚了地税局干部职工打心底希望村民们富裕起来的希冀,为精准扶贫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推进提供坚实保证。

  宏图绘就,贵在躬行,唐家沟村由此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嘉陵区地税局成立以局长敬虹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中层股室、基层税务所负责人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负责,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的领导机制。选派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召开扶贫专题党组会、局务会、职工大会等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帮扶办法和制度,构建起上下联动、内部协调、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机制。与乡党委政府建立联席研讨机制,定期探讨交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切实有效推进各项帮扶工作。

  领导小组在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和唐家沟村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帮扶责任办法》《结对帮扶村养殖业扶助办法》等,拟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中。驻村工作组在“六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再次细化三类表单设计,尽可能地全方位掌握了贫困户基础信息,为精确制定脱贫帮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推行“清单工作法”,实行帮扶工作周报、月报、季报制度。

  真心投入 基础项目建设提速

  “直线距离一袋烟,走路要走大半天”的谚语,是唐家沟村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作为贫困山村村民,唐家沟村群众吃了没有一条能顺畅联系外界“康庄大道”的苦。

  对此,2社村民张永国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他家住半山腰,经常背一些蔬菜、鸡鸭等到乡场上去卖,很多时候是大清早就出发,赶到乡场时都快散场了。他说他很想买一台摩托车,但是他家离公路远,上坡下坎推不动,且通到队上的公路还是土路,一遇下雨根本不敢骑。

  张永国的遭遇在唐家沟村很普遍。当时的唐家沟村虽然实现了社社通公路,但大部分村民却未享受到公路带来的便捷。因为资金问题,各社只通了主路,与水泥路入户要求相距甚远,且2、6、7、8社还只是土坯路,村民自家产的东西难以运出去,外面的东西又难以运进来,能够有一条标准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成了村民发家致富迫在眉睫的梦想。

  众所周知,修路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但嘉陵区地税局并没有因为投入巨大而自己资金有限就把群众的急切期望放在一旁,早在帮扶工作组入驻唐家沟村时,公路的问题就被列上局党委办公会议程。局领导一边与嘉陵区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支持,一边自筹资金43余万元。今年7月,唐家沟村先期建成宽约1.2米的便民水泥9.8公里,村民家门硬化连通率达到85%。

  交通的便捷让村民的生活悄然改变。张永国告诉记者,便民路通到了自家院坝里,现在到乡场赶场,30分钟就可以跑个来回,即便到南充城区,也少了很多辗转。

  “帮扶工作组不仅仅是圆了我们的公路梦,还帮我们解决了吃水难题。”在唐家沟村4社蒲含奇家院子里,他拧开水龙头,清泉立即涌来。“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么偏的村子也能通上自来水。”蒲含奇满脸兴奋地说。

  由于唐家沟村由于地势较高地质状况较差,4、5、6、7等社勉强能依靠山泉取水,1、2、3、8等社饮水较为困难,吃水难、吃好水难困扰了这里一代又一代人。嘉陵区地税局扶贫工作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联合区水务局,投入30.6万元兴建自来水工程和小型集中供水池2座,铺设自来水管道近6公里,惠及4个队148户400多人。

  解决交通难和吃水难,只是嘉陵区地税局帮扶唐家沟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的缩影。一年多来,该局投入资金10万余元修建的村卫生站和文化室已经投入使用,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投入资金24万元进行小水利改扩建,原本被泥沙掩填2口山坪塘及泄洪、排涝沟渠得到彻底整治,不日将投放鱼苗,不但能满足了周边农田耕地的灌溉用水,还将成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唐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唐有明说:“我们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真情帮扶 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穷在深山有远亲。唐家沟村3社村民蒲含文的感受深刻,他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恰逢嘉陵区地税局扶贫工作组到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蒲含文一家三口,妻子是裁缝,丈夫会做锅盔,女儿乖巧懂事,原本是一个勤劳而幸福的家庭,天涯论坛上至今还能搜索到乡镇干部为他发布的求助帖。

  1998年,蒲含文妻子蒋国琼突发疾病瘫痪,在床上一躺就是18年,为救治妻子和培养女儿,蒲含文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去年8月,蒲含文因脑部肿瘤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巨额的手术费和女儿上大学的学费,让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

  蒲含文一家的困境牵动了嘉陵地税局干部职工的心,他们迅速筹措了10000元临时救济款送到他的手中,解了蒲含文燃眉之急。同时,驻村的地税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联系有关部门把蒲含文、蒋国琼两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大病救助残疾人救助范畴享受政策兜底保障,减少其每月不菲的康复治疗费用。第四税务所的4名同志在得知蒲含文的情况后,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排忧解难。

  针对蒲含文一家干不了重活累活的情况,嘉陵区地税局投入5000多元,帮助其修建近百平方米的鸡棚鸡舍,并赠送鸡苗200只,预计年增收将达到6000元以上。

  与蒲含文一样,唐家沟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嘉陵区地税局的“亲戚”。敬虹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局领导包片、各支部包户”的形式,将帮扶任务分解到每个党支部,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身上,使全局每个职工都有来自唐家沟村的“穷亲戚”,村民有什么小问题、微心愿,都愿意给结对的干部职工说,我们的同志也很乐意帮助他们,为他们早日脱贫献计出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必须先扶志。敬虹介绍说,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思想保守、自身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局里的驻村干部在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通村广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宣传国家关于扶贫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家依靠双手脱贫和不返贫。与此同时,该局还利用各种时机组织村民进行实用种养殖技术培训,开展科普宣传;积极与文化体育部门对接,为乡村送去一批适宜的健身设施,播放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电影,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户的精神风貌,增加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嘉陵区地税局深知“输血”和“补血”式扶贫都是短期行为,难以杜绝脱贫后又返贫,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产业扶贫之路,增强村民的自我造血能力。

  唐家沟村植被茂盛,土地大多在集中在山顶,光照充足,有先天发展经果林优势。嘉陵区地税局在征询村民意见和经过专家论证后,决定投入资金平整荒地,为村民购买果苗、树苗,把经果林发展为村级支柱产业。

  据了解,唐家沟村目前已有种植有枇杷200亩,茶桑100亩,20多亩的党员示范农庄——金税生态农庄葡萄园已完成土地平整,不日将种上希望的种子。

  嘉陵区地税局副局长张伟栋告诉记者,这些经果林除枇杷林是分散种植,其余的都是以集体或者贫困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经营,村民除了可以在经果园上班外,还能享受到土地流转收益和集体经济分配收益,将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造血”,仅仅依靠经果林还不够,也跟三年帮扶规划相去甚远。于是,与精准扶贫契合度更高的家庭小养殖业很快上马。他们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决定为他们购买一批鸡、鸭、猪、羊苗,增加贫困户收入。今年初,嘉陵区地税局投入8万余元,为33户贫困户购买的第一批2000只家禽幼苗、13只山羊和45头生猪已发放到村民手中,第二批家禽幼苗及猪、牛、羊幼崽等正在采购中。“第一书记”任锦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特色家禽家畜养殖,预计年平均增收将在2000元以上。

  真情帮扶让唐家沟这个贫穷的小山村焕发新机。和着始建于道光年间的皇清院寺庙的晨钟暮鼓,3户贫困户实现异地搬迁住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山坪塘渔业合作社已经成立,200亩的青花椒种植基地项目完成规划正式招商,投资8万余元的皇清院寺庙前停车场完成硬化,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即将启动……嘉陵区地税人在扶贫的路上激情飞扬,唐家沟的村民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信心满怀。今年底,这里的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1%,达到摘帽标准,到2018年,全村有望实现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吴森 王候 李庆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2016-09-20 第04版底部头条)

相关热词搜索:脱贫致富

上一篇:南充市顺庆公安分局开展“雷霆-V”统一清查行动
下一篇:营山县政协“三帮”活动助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