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拓展经贸“朋友圈” 构筑开放新格局
2024-01-29 15:21:00   来源:中国城市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白桂斌 摄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白桂斌 摄

  “每1小时约有300单跨境电商达成交易”“每2小时约有1趟班列驶出或到达港区”“每1天约有2000车次进出集装箱中心站……”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至,再将货物运达世界各地。

  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成都国际班列始发地,青白江区坚持创新、不断进化,逐渐走出一条从“工业立区”到“港口立城”,再到“开放立区”的深化转型发展之路。

  日前,青白江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中走在前列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青白江区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不断强化巩固与世界链接的桥梁。

  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驰骋往返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是青白江区拥抱世界、链接全球的生动写照。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更名为中欧班列)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历时12天,行驶9000余公里,北上陕甘,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最后抵达欧洲波兰罗兹。

  10余年间,穿梭往返的国际班列和日夜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见证着青白江区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同时,随着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在青白江区的设立,货物流通成本大大降低,国际贸易不断增长,“中国制造”与“欧洲风情”在这里实现双向奔赴。

  目前,青白江区已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连接境内外城市130余个,服务进出口企业1.5万家,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交易规模近三年年均增长50%以上。

  “在蓉城,逛全球”。走进场馆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这里已开放的场馆有意大利翁布里亚、托斯卡纳馆,法国巴黎、波尔多馆,荷兰蒂尔堡馆,希腊兹拉马馆等34个场馆。

  据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工作人员介绍,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是新消费场景下的国际化沉浸式体验集群,场馆展示了欧洲、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特色,能有效提升成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国际物流、贸易、产业、城市、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青白江区如何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提出以“开放立区”为战略牵引,全面系统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四区一枢纽”。

  有着显著区位优势和硬件基底的青白江区,再度通过近期颁布的《决定》制定出更科学、长远的规划部署。其中,“六个开放”引人关注,包括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通道、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营造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青白江区还将加快打造“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集结中心,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有机衔接,织密中欧班列运营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956年,在青白江火车站的东南方一片空旷的田野上,我国第一个国产中型氮肥厂——四川肥料厂(四川化工厂的前身)破土动工。

  有了化肥,还得有制造农具的钢铁。两年之后,在四川肥料厂的西北方,成都钢铁厂(攀成钢的前身)开工建设,以108天出钢的速度终结了成都“有粮无钢”的历史。川化厂和攀成钢,一个为新中国输送了肥料,端着数千万人的“饭碗”,一个撑着葛洲坝水电站、泸州大桥等数个大国工程。

  2014年,川化的生产线停止运作。一年后,攀成钢的最后一座高炉永久停炉。曾经占据青白江近七成工业产值的两大巨头,终是没能抵得过时代洪流。

  现在面对新时代、新风口、新趋势,青白江区依托老工业基地创新资源和“一带一路”陆港枢纽优势,逐渐走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的蝶变之路。

  推动开放平台协同发展,优化提升开放口岸能级;做优做强开放型产业体系支撑,建设临港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适欧适铁先进制造业基地、临港制造业产业集聚区,提升临港服务业开放水平,做精都市开放农业特色品牌……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发展举措证实着青白江区在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

  同时,青白江区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应用技术创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成果源头供给,探索提出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体系,大力加强“文澜智谷”“欧洲产业城”“340科创园”三大中试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为推动工业“二次振兴”增添强劲动力引擎。

  2023年,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在青白江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围绕新材料及碳中和领域,依托高性能高分子研究中心、科创中国会地联合中心等资源载体的“文澜智谷”,为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提供全链条中试产业服务,促进新材料及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现在文澜智谷已组建一支百余人多学科融合的工程师团队,帮助院士、专家、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先后与新材料领域专家团队合作开发三聚氰胺泡绵、MCA阻燃剂等系列产品,成功孵化8家企业。

  成都文澜国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苏华介绍:“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中达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作的碳纳米管中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中,目前中试设备已在进行安装调试,顺利的话春节前能投入中试。”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青白江区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青白江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站在“开放立区”的新起点上,青白江区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就需要对标国际营商环境通行标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从1.0版到5.0版,青白江区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聚焦企业与群众的“急难愁盼”,迭代升级政策体系。先后经历“建体系”“树品牌”“强指标”“求突破”“再提升”“促发展”等过程,持续擦亮“青松办”品牌,已累计推出1103项改革举措。

  1月25日,《成都市青白江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0条措施》(以下简称《200条措施》)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成都市营商环境6.0版政策1月5日印发以来,首个发布的区(市)县落地6.0版政策,标志着青白江区营商环境正式开启6.0建设时代,传递出青白江区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的坚定决心。

  “这次改革共推出200条措施,是结合我区企业需求量身定制的,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准入准营、要素获取、通关贸易、法治保障和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我们期待通过更优的政策、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务,助推更多企业在青白江成长壮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青白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窦川表示。

  “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出陆路运输中的单证标准、操作规程、货物安全、金融结算等领域的‘一单制’系统集成改革,不仅提升了成都国际班列外贸竞争力,也推动了成都国际班列从国际运输通道向国际贸易通道转变。”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客户经理陈晓姝表示。青白江区以通道促贸易,服务还不止于此,《200条措施》提出,将探索开展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进口食品监管试点,建立进口食品一码溯源系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将开展“跨境电子缴税”试点,实现“跨境缴税”“全程网上办”,为境外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办税缴费体验。(记者 胡安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南充:举行“四季清晖”二十四节气实景演艺媒体采访活动
下一篇:免费开放!四川省南充市博物馆2月7日开馆试运行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