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四川传统文化纳入数字化工程
2015-03-10 09:21:09   来源:   

郑晓幸:四川藏羌彝地区已有59项目纳入国家文产项目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做客川网会客厅。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川网...
郑晓幸:四川藏羌彝地区已有59项目纳入国家文产项目库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做客川网会客厅。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川网会客厅】

  郑晓幸:四川藏羌彝地区已有59项目纳入国家文产项目库

  本期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 郑晓幸

  四川新闻网北京3月9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四川如何在传承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创新文化发展,并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富民增收的经济优势,让老百姓共享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做客川网会客厅时表示,四川将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做好传承工作,并与现代技术手段、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用新形式让文化焕发新生机。而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打造上,四川已有59个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接下来,四川将融合非遗资源、文博资源、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让产业和事业互动起来,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传承与创新: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将传统文化纳入数字化工程

  众所周知,四川是一个文化资源富集省份,无论是它所拥有的巴蜀文化、民族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现代科技文化,还是各具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在全国来讲,都是富饶而独特的。如何传承四川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在新常态新环境中创新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政府文化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郑晓幸看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巴蜀文化,是提高四川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我们的目标,是怎么把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郑晓幸深感要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资源,化作赋予时代性、现代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四川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工作怎么做?郑晓幸说,首先充要分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传承,抢救保护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表达方式,则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与现代性、时代性相结合的一些载体上展现。“包括川剧、曲艺、木偶、皮影戏、杂技等,我们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扶持规划,特别是对一些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加强保护和传承,要让这些活态文化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并把保护与传承,同老百姓致富有机结合,夯实事业基础,拓展产业空间。”

  同时,文旅互动也是重要的传承方式,而通过创新也赋予了文化资源新的表现形式。郑晓幸介绍,我们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科技优势有机结合,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现形式。同时,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传统文化纳入数字化工程。借助新兴媒体,拓展传统艺术空间影响力。“我们与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合作建立了记忆四川非遗网站,这是国内最早的非遗网站。通过这样的大平台,将国内艺术文化资源打包整合,向更多人传播,增强大家的文化认同。”郑晓幸说。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四川文化也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郑晓幸介绍,自贡灯会、青神竹编等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海外有一定影响力。这对于四川文化走出去,提高四川文化竞争力,扩大四川声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包括我们的艺术创作,一方面深度挖掘历史传统剧目,另一方面又结合时代的一些先进人物,进行川剧、曲艺创作。”郑晓幸说,去年四川创作了一系列展现时代精神的剧目,将传统与现代的剧目相结合。最近,一批重新打造的川剧经典剧目,将展现给首都观众。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已有59个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

  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也是四川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中,四川省将如何借此打造好区域内的藏羌彝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经济资源?实际上,立足于对这一特殊地区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在文化发展再认识的基础上,四川省在十二五期间就明确提出要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它上升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区域文化发展规划。

  去年4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财政部文资办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联合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进行整体部署论证。郑晓幸介绍,目前四川藏羌彝地区已有59个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下一步,将利用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通过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投资商到来,与当地进行深度融合。此外,藏羌彝地区本土的文化骨干示范企业,本土特色文化产业、文化服务,已经对当地社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如羌绣、藏绣,九寨沟文化演艺产业链,凉山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在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中,都实现了规模化、特色化,推动了当地文化特色发展、文化富民。

  此外,郑晓幸还介绍,十三五期间,四川计划把国家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大投入,特别将“反弹琵琶”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战略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融合在一起,变成藏羌彝文化繁荣走廊。夯实文化事业基础,推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四川还将通过夯实事业基础,来拓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具体做法则是,通过深度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非遗资源、文博资源、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将其融合一起,让产业和事业互动起来,深度融合,从而推动这一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展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打造文化产业链条,让老百姓真正能够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提升老百姓的人文素养、文明素质。包括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等,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基础。

  书香社会:

  我们走得太快 精神世界荒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让郑晓幸感到欣喜。“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国民阅读数量。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一直是比较惭愧的。我们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要提高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全民阅读。”他所理解的书香社会,是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精神生活与物质财富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走得太快,但是精神世界、精神生活荒芜,让我们付出许多代价。”因此,郑晓幸表示,要解决中国人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中国人的文明素养问题,守住精神世界。“建设书香社会,就是建设我们的精神乐园、精神世界。”

  随着媒体数字化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建设书香社会,是否面临新挑战?在郑晓幸看来,书籍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结晶。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成果,都是通过文字记载在书籍中传承下来。不管现在媒体怎么发达,全媒体时代如何发展,阅读书籍是不会衰亡的。在电脑或移动终端上看,与拿着书本安静地看,是完全是不一样的。捧着书本读,会让人静下来。而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静下来,思考一些东西,回顾一些东西,反思一些东西,生命和生活的价值,在书中能够找到答案。

  “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浮躁社会那些让我们感到迷惑和困惑的东西时,才能解决好现代社会出现的失态、失格、失礼、失言问题。”郑晓幸说,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倡导建设书香社会,对此,发自内心的感受便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好。这一点,特别是在干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重要。我们倡导读书,通过建设书香社会,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整体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强化软实力的核心,实现固本强基。

相关热词搜索:四川 传统文化 工程

上一篇:挂图作战 南充吹响项目攻坚“冲锋号”
下一篇:成都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