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拔掉“穷根”奔富路
2015-11-06 09:13:11   来源:   

  ———市委书记李仲彬深入仪陇县农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11月4日,市委书记李仲彬在仪陇县马鞍镇与当地老百姓亲切交谈,详细询问...

  ———市委书记李仲彬深入仪陇县农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11月4日,市委书记李仲彬在仪陇县马鞍镇与当地老百姓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记者 吴小蓉 摄

  这是一次执政理念的升华,这是一次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决战贫困: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起来。

  11月3日至5日,市委书记李仲彬深入仪陇县农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检查前一阶段扶贫攻坚进展情况。3天的行程,李仲彬早出晚归、跋山涉水,足迹遍布仪陇县11个乡镇13个村。走田坎、进院坝、入农家,与困难群众摆龙门阵、聊知心话,分析致贫症结,探寻脱贫路径。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扶贫,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抓扶贫,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每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具体、更有效。

  “扶贫开发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定、自己干。要让他们真正成为扶贫攻坚的主体,这样的扶贫才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

  汽车驶进新政镇安溪潮村,修路、架桥、整治山平塘……李仲彬一下车就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扶贫攻坚是我们自己的事,群众参与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非常高。”村支部书记彭灵贤介绍,目前村里已经改造加宽村道公路3公里,新建3公里,村道公路桥桥墩、盖梁及桥面板建设已经完成,小微水利、高标准基本农田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李仲彬对此表示肯定,当即指出,扶贫开发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定、自己干,要让他们真正成为扶贫攻坚的主体,这样的扶贫才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产业发展怎么样?”李仲彬关切地询问产业规划实施情况。

  “李书记,安溪潮村产业有点‘杂’,目前我们正在梳理,全村1500亩土地准备搞两个品种,一是广柑,再一个就是李子。另外还准备搞特种水产养殖,群众以土地和劳力入股,搞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产业。”李仲彬语重心长地讲,只有产业选准了,老百姓才能持续增收。没有产业作支撑,老百姓脱贫致富是一句空话。特别是搞特种水产养殖,一定要论证好,凡是老百姓不愿意的事情,我们绝对不能干。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老百姓意愿。

  李仲彬强调,扶贫开发一定要整合资源,包括项目、资金、技术的整合,探索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机制,特别要让老百姓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他们是主体,政府更多的是引导、服务,老百姓如期实现脱贫致富,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离开安溪潮村,李仲彬先后前往新政镇马桑垭村、光华乡枣山村、度门镇高梯子村、五福镇筏子村调研,每到一处,李仲彬都向当地村干部详细询问村里有多少贫困户,脱贫目标如何规划,今年有多少贫困户能够实现脱贫。当地村干部一一作答,贫困情况清清楚楚,脱贫规划如数家珍,李仲彬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叮嘱随行的县、乡、村干部,一定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样,我们当基层干部才会赢得群众的支持,才会赢得群众的拥护。

  在光华乡枣子沟村调研时,得知该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有望全村脱贫,李仲彬非常高兴,他欣然走进村民们的食用菌大棚实地察看,得知村民汤观太、汤联两位食用菌种植大户,已带动20多户农民发展食用菌,并组建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农民既入股分红,打工又挣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对此,李仲彬十分高兴。他说,我们就是要发挥致富能人的带头引领作用,特别是要引导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参与扶贫,返乡创业,让大家共同致富。

  “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每一项措施要落地管用,从改变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入手,从增收富民的产业突围,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张根全是度门镇高梯子村的农民,他在亲戚朋友处借资42万元,办起了规模达40多头的肉牛养殖场。当天,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位“特殊客人”来到了他的养殖场,当地干部介绍,这是市委李书记,他放下手中的活,与李仲彬聊起了他的创业故事,“李书记,我家穷得叮当响,一家老小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如果这样长期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在亲戚家借了三四十万块钱,办起了养殖场。”

  “这不叫借钱,这叫资本运作嘛。”李仲彬风趣的话语,让张根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冬天到了,注意这些肉牛保暖越冬。你养牛赚了钱,我就高兴。”李仲彬吩咐张根全要带领乡亲们走共同致富的路子,让当地农民入股参与养殖,一起来分享发展成果。

  穿越一片丛林,农家小院不时传来阵阵鸡犬之声,山上山下许多农民在地里忙碌小春生产,李仲彬停下脚步,蹲在地里察看白菜的长势,鼓励当地农民要多发展有机蔬菜,这样的农产品才能卖个好价钱。

  来到五福镇筏子村,李仲彬走进村卫生室,与坐诊的村医唐学明聊起了乡亲们看病就医的话题,“每天有多少人前来就医?”

  “一二十个人。”

  “看个伤风感冒病,要多少钱?”

  “西药十几块钱,中药要稍贵点,也就二十几块钱嘛。”

  “你的电话公开没有?”

  “公开了的,凡是村民打电话,我就骑电瓶车去。”面对李仲彬的提问,唐学明一一作答。

  李仲彬说,乡村医生就是要把电话公布给老百姓,老百姓有求必应。乡村医生和乡村教育我很看重,各地要大力加强乡村卫生事业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山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山区娃娃就近上学的问题。

  夜幕降临,薄雾轻绕。李仲彬借着车灯的光束,察看双胜镇勇跃村的村民们修建的村道公路,一下车后,他与参与修建村道公路的村民们摆起了龙门阵,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询问大家脱贫致富的意愿。李仲彬动情地说:“乡亲们,你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建公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做起来,让你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村民们响亮地回答:“有信心!”

  李仲彬高兴地说:“好!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你们有信心,脱贫致富就一定能够实现。”话音未落,乡亲们报以热烈掌声。

  这掌声,点燃希望,更充满期待。

  “聚焦聚力特色优势产业,用心用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动员社会帮扶和鼓励自力更生相结合,着力增强贫困山区发展内生动力。”

  在调研期间,李仲彬详细了解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各地选好配强村党组织负责人,探索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机制,特别是“第一书记”要沉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把扶贫开发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复兴镇玉皇观村党支部书记张刚国在村上建立了QQ群,将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信息在群里发布。同时,他还在群里征集村民对村上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的意见建议。通过QQ群这个载体,加强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络、沟通,让外出人员随时知道家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情况,以及家乡建设情况,让外出人员随时能够关注家乡的发展,并赢得了在外成功人士的支持。当地在北京搞建筑的杨勇等乡友为村上修路、整治堰塘等项目捐款100多万元,推动了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个平台搭建得好,你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公开了村务和财务,在网上征求大家对扶贫开发的意见,动员乡友参与扶贫开发,架起了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这种方式很好,经验值得推广。”李仲彬专门委托张刚国通过村上QQ群,代他向为家乡扶贫济困作出贡献的乡友表示感谢。

  李仲彬叮嘱,一定要把社会成功人士捐助的钱、老百姓集资的钱监管好、使用好,把社会人士捐资的扶贫工程建设好。

  第二天,李仲彬乘车来到距县城75公里的柳垭镇金花寨村,这里自然条件差,老百姓增收困难,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李仲彬说,要鼓励有文化、有技能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修路、治水、兴产业,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去年腊月三十,李仲彬来到三河镇瓦店子村与村民一起过大年,面对面与他们交流,分析致贫的症结,提出了修路、建水利设施和发展产业一揽子的事情。李仲彬这次来到该村,就是检查这些扶贫项目实施得怎么样。听说市委书记来了,村民和村组干部纷纷赶来,李仲彬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话脱贫。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村道公路通到了组、便民路通到了户,病害水利工程也进行了整治,危房得到了改造,吃水的问题也解决了,还开展了农民工技能培训……

  听了大家的介绍,李仲彬问:“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想发展水果,就是看土壤、气候,适不适宜发展。”村民们纷纷建议,需要农业技术干部提供帮助。李仲彬当即吩咐随行的市农牧业局负责同志要给予技术帮助,一定要分析市场、对接市场,因地制宜,把增收致富的产业找准。

  随后,李仲彬走进三河镇瓦店子村五组刘德坤、彭洪兴等困难群众家中调研走访,问口粮够不够?儿女孝不孝顺?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得怎么样?点点滴滴牵挂于心。得知刘德坤患了食道癌,李仲彬希望他加紧治疗,早日康复。

  “乡村干部的工作满意吗?”“满意。”在得到彭洪兴肯定地回答后,李仲彬说:“那就放心了,村务、财务公开,群众才不会怀疑我们的基层干部多吃多占,才有公信力。”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基层,这样才能了解实情,听得到真话。

  时值中午1时许,李仲彬顾不上休息,一路风尘仆仆,踩着高低不平的土路,来到马鞍镇瓦子坪村察看地里的黄精中药材长势情况,与村党支部书记朱香俄交流,“老百姓发展黄精中药材,市场前景好不好?农民愿不愿意种?”“一亩地的收入可达到4000元左右,而且林下也可以种植,老百姓都愿意。”朱香俄如是说。

  李仲彬指出,我们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核心的问题要解决市场问题,要有市场眼光,种植什么、养殖什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市场规律。

  “现在村里的贫困户有多少?你们对脱贫有哪些思路?”李仲彬问得仔细、看得认真。

  “全村有87户贫困户,今年脱贫20户、明年脱贫25户、后年全部脱贫,主要发展生猪和小家禽养殖,重点发展中药材。”朱香俄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看来,你这个村党支书对扶贫工作思路很清楚,是一位明白人,这就对了。”李仲彬接着又问:“村子里有没有上访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与群众商量办,村里‘零’上访。”“不简单啊!”李仲彬听了后十分高兴。他说,村党支部书记选好了,才是推动一方发展、促进一方和谐的关键。

  马鞍镇险岩村山高沟深,自然条件十分差,这次来调研与前两次调研不同的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脱贫致富的信心足。令李仲彬十分高兴的是村子里的公路在加快建设,小微水利有序推进,市农牧业局派出了6位技术干部驻村指导发展产业。

  “当前,你们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李仲彬与当地群众围拢在一起,摆起了龙门阵。村道公路太窄了,无法避让会车,可否拓宽一点;电压有些低,我们盼望农网改造;通信信号差,能否建一个基站……听了乡亲们提出的问题,李仲彬当即回答:下来,市、县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险岩村持续增收的产业相当脆弱,一家一户分散的传统农业是难以脱贫致富的。”随行的市农牧业局局长向贵瑜介绍,我们对该村实施“全产业链”打造,分步实施食用菌产业园、生态农业种植园和蛋鸭养殖园,现在主要引进了南充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和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通过业主示范带动,力争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目标。

  “市农牧业局提出的扶贫思路和想法,你们拥不拥护?”李仲彬问大家。

  “拥护!”乡亲们齐声作答。

  在调研时得知,刘晓丹等6位技术干部与农民签订了承诺书:老百姓不脱贫、不致富,帮扶不脱钩。

  李仲彬问现场的村民:“市农牧业局的干部工作怎么样?”

  “他们这段时间特别辛苦,几乎天天在项目工地上。”大家众口一词。

  李仲彬又问大家:“你们要发展产业,资金有没有保障?”大家回答说,农行县支行给我们提供了小额信贷担保贷款。

  向贵瑜介绍说,该村还将发展200亩有机农产品,由中国农业大学赵桂慎教授作为基地建设的首席专家,农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带动企业。绿科禽业有限公司规划发展20万只蛋鸭,首期发展10万只,农民可以成为园区的养殖员工,土地租金可以挣一笔收入,打工可以挣一笔收入,照这样发展下去,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是有希望的。

  “乡亲们,三年内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大家有没有信心?”第一书记刘晓丹用洪亮的声音问大家,“有!”掌声、欢笑声响彻山谷。

  “人心齐,泰山移。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啊!”李仲彬现场点评。

  在仪陇调研期间,李仲彬还实地调研了朱德故里景区管委会玉兰村和丁字桥镇宾蓬村扶贫开发推进情况。来到宾蓬村新村建设聚居点,当得知这些村民的房屋是从山上的滑坡地带搬迁到山腰一个地势较平坦的地方集中修建,但聚居点体量较大。李仲彬当即指出,要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老百姓意愿,宜居则居,宜散则散,一切从实际出发,总之要方便老百姓就地生产生活。同时,建筑风格要与自然、人文相协调,这种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住起来是多么的好啊。

  “李书记,你的一席话说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宾蓬村五组村民林南荣动情地说。

  昨天,李仲彬听取了仪陇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汇报,并就扶贫工作与镇村干部进行了交流。

  李仲彬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始终聚焦聚力特色优势产业,用心用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动员社会帮扶和鼓励自力更生相结合,着力增强贫困山区发展内生动力;要切实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挖掉贫困“根子”,充分激发扶贫攻坚动力活力;要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立足当地实际,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压推进,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市领导曾勇、林建国、许东明参加调研。(记者 张德利)

相关热词搜索:穷根

上一篇:我市召开中国桑都·桑茶基地建设现场座谈会
下一篇:主动作为 强化保障 确保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