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老观古镇:古蜀道上的一朵文化奇葩
2018-04-17 09:09:59   来源:南充日报   

  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巴蜀最具保护价值古城镇、四川省百强镇等光环于一身,享有川北“灯戏窝子”美名

  老观古镇:古蜀道上的一朵文化奇葩

  秦巴腹地,奉国之境。距阆中古城45公里的老观古镇,素有川北门户之称,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巴蜀最具保护价值古城镇、四川省百强镇等光环于一身。老观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享有川北“灯戏窝子”美名,老观民歌《晾衣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教材,民俗“亮花鞋”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4月14日,记者走进这座千年古镇,探寻那一个个跳动着时代节拍的文化符号。

  Part1 老观灯戏 散发着泥土芬芳

  老观戏剧种类庞杂,声腔众多,是旧时迎神赛会上盛行的民间风俗,和生产劳动联系紧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动演绎中,老观灯戏应运而生。

  《阆中县志》记载:“阆中的老观、峰占与苍溪县龙山、金凤、白庙等地为灯戏窝子,是川北灯戏的发源地。灯戏农村盛行,以诙谐的喜剧为主,又名喜乐神。民国时期阆中有老观、二龙、石滩等地的灯戏班。1949年后,在峰占、石滩、老观、解元等乡镇还有专门的灯戏班。”

  老观镇人民政府文化干部杨志介绍,老观灯戏脱胎于民间歌舞,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特别是花灯,表演形式基本上是“对戏”,由于动作幅度大,脚踩十字步不停地扭动,所以群众称之为“跳灯”,演出剧目以喜、闹剧为主,即使是悲剧,也以喜剧的手法处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有了劳动便有了灯戏。”杨志说,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百姓劳动、生活琐事都是创作的素材。比如在农忙栽秧时唱的薅秧歌,劳动打夯时唱的打夯歌,车水时唱的车水歌,以及嫁歌、丧歌、山歌小调及劳动号子等,构成了老观灯戏的基础音乐和唱腔;舞蹈动作则汲取了民间杂耍、猴戏、木偶戏、皮影戏等精华;在插秧打谷农忙的时候,很多艺人洗脚上田坎,把拌桶翻过来站在上面就开演,形成了最原始的灯戏演出。

  “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堂捧腹妙横生。”传统灯戏有天灯和地灯两类形式,但是老观灯戏还开创了艺术性更高的老观彩灯戏,在彩灯戏之外,还有彩灯十二调,淋漓尽致地渲染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其新颖浓郁的灯戏韵味,让听者神魂颠倒。在题材上,老观灯戏还创新和包纳了历史、现代、神话等多种题材。

  在历史上,老观女子剧团、梅溪文工队、峰占乡灯戏队较为有名。其中,由徐廷兴领导的峰占乡家传灯戏班时间最长,剧目最多,艺人技艺较为全面。在2007年,老观镇成立了灯戏研究会,组织民间灯戏剧团走村串户进行表演。2009年,老观镇加强文化建设,成立老观灯戏团,常驻演员有10多名,后合并到老观民俗文化艺术团。

  2009年,老观灯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老观灯戏艺术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2018年春节期间,老观古镇万余民众齐聚古镇三谯广场观看老观灯戏专场演出,《山伯访友》《教女尊婿》《唐二试妻》《接妹》等灯戏节目,以精彩、诙谐、幽默的表演,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每场演出,观众爆满,灯戏表演大家都爱看。”老观灯戏传承人苟明芹表示,老观灯戏始终活跃在舞台上,今后还要挖掘更多灯戏剧目,打造老观灯戏品牌,让灯戏常演常新。

  演灯戏、看灯戏、议灯戏,老观灯戏沉淀着丰厚的乡土文化。

  老观镇党委书记迭光俊介绍,为了振兴老观灯戏,老观镇确定了三项任务,收集整理老观灯戏失传的剧目、音乐,出版《老观灯戏》一书;打造一台精品灯戏节目;适时申报国家级“非遗”。“目前《老观灯戏》初稿已经完成,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迭光俊说。

  Part2 民间艺术 养在深闺待人识

  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民俗节目《亮花鞋》一登场,便让人“眼前一亮”,获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

  一双双绣花鞋缓缓而来,头扎羊角辫的姑娘们微微探头,轻移莲步,双脚时而紧紧合住呈一条直线,时而又像扇子一样打开。《亮花鞋》以优美、雅致、极有阆中特色的舞蹈表演,亮出了一双双美丽的花鞋,惊艳全场。探寻源头,大家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老观古镇。

  “正月里,梅花开,娘叫女儿心开怀。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四做鞋。”在老观镇,每年二月初二,当地老百姓还会有类似赶集的民俗舞蹈活动,被称作“女人场”“娘娘会”,让女性一展风采。报名参会的女性身着艳丽服装,穿上新绣花鞋走上舞台。幕布一挂,姑娘们只能露出脚,通过舞步展示绣花鞋上的图案。随后评委把自己手中的“花”摆在最漂亮的绣鞋前面,于是,“花魁”诞生,游春同乐。

  “老观亮花鞋相当少见,是春节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样本。”阆中民俗专家李文明介绍,阆中春节民俗“亮花鞋”在明清时最为盛行,有祈福吉祥和连接姻缘的作用。当时,女人们春节拜佛祭祖后会围坐在一起,看看谁的鞋子做得漂亮,比一比谁的女红做得精细,然后一起载歌载舞,期盼来年安康幸福。年轻姑娘们则以“亮花鞋”为媒,吸引情郎们的目光。

  登上央视春晚的民俗节目《亮花鞋》,把绣花鞋、亮花鞋、赛花鞋、追花鞋的千年古老民俗,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从民俗到舞蹈节目并非易事,最终呈现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亮花鞋”,经过4次较大的“全新创造式”编排,其中还出其不意地加入了男性舞蹈演员,是一次全新的创排和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在老观古镇场头一处宽敞的坝子上,常年有30多人在进行“亮花鞋”健身操。她们脚下绣工精美、图案别致的双双花鞋,不仅是对美的理解,更是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

  “亮花鞋”借助央视的舞台,为全国观众所熟知。然而,在此之前,“亮花鞋”与老观镇其他很多民间艺术一样“养在深闺人未识”。

  牛灯又叫春牛,是老观古镇代代相沿的民间歌舞。老观古镇的牛灯表演,道具简单,场地不限,只需一个坝子就行。表演时边走边跳,又说又唱,加上锣鼓间奏,新颖别致,风趣诙谐,别具一格。

  “牛灯也起源于劳动生活。”杨志介绍,迎春日,二人扮牛,一人扮牧童,头戴草帽,腰横竹笛,手执细竹条鞭,表演时鼓乐齐鸣,牛作吃草、耕田、洗濯等姿态,逼真动人,展现了山乡农民的生活画面。

  “一根竹马十二梢,春风吹来竹儿摇。只等竹儿一年满,我砍竹儿划篾条。”唱着《竹马调》,竹马缓缓而来。老观竹马是老观现存的另一种民间歌舞,表演的时候,竹马有着移动的舞台和演出布景,表演者边演边走,观众边追边看。“老观竹马起源于何时,已无从知晓,但是作为民间歌舞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至今。”杨志介绍,老观竹马演出形式丰富,可一人舞,也可多人舞或组队舞,仅跑竹马就有10多种跑场形式。

  老观古镇有许多以“龙”命名的地名,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活动,其中最为夺目的是烧花舞龙。烧花舞龙是在夜间表演的火龙,表演时由一人或两人耍火弹子开路,龙随火弹前进,龙嘴吐烟火,两旁群众不断朝龙身喷射火炮、烟花。黑夜看去,火花四射,光圈环舞,龙身在火星中上下起伏,左右摇摆,十分壮观。

  “老观牛灯、竹马、烧花舞龙等民间艺术,都是来自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也表达了百姓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志说,这些民间艺术,有的在传承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有的在一如既往地坚守,但传承的都是一种劳作精神,是田野间的律动。“希望这些民间艺术,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为更多人熟知。”

  Part3 千年古镇 成文化汇聚之地

  2005年9月,距离阆中古城45公里的老观镇被批准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阆中古城形成一条旅游线。近年来,老观古镇的文化大放异彩,峨影厂影视基地落户古镇,民俗节目走向国家大舞台,一批又一批游客纷至沓来。不禁要问,老观为何成为文化的汇聚之地?这一切的答案还得从那条老街说起。

  历经千年沧桑,老观古镇至今仍完整保存着1.5平方公里的古建筑街区,楼阁院台,古色古香。踏上古镇那坑坑洼洼的青石板,那充满年代感的木质房屋背后,淳厚古朴的民俗风情天天上演。

  老观自古就是闻名的旱码头,历为军、政重守之地。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到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为白马义阳郡、义阳县、丰国县的郡、县治地,连续县治的时间长达758年。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蜀道,其间的米仓道贯穿古镇,成为连接四方州县的重要节点。

  “老观镇历史悠久,从置县开始,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期间文化生成、发展并得以延续。”老观镇分管文化的副镇长杨嵘认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老观的地域文化一直以传统村落的方式存在并演变着。例如,老观镇老龙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建筑遗迹、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集中,保存基本完好,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风情,是历史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杨嵘认为,老观镇文化类型多样,并呈现出持续繁荣的态势,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老观古镇是川东北地区有名的旱码头,有‘川北粮仓’的美誉,东通巴中,南至阆中、仪陇、南充,西接苍溪,北上旺苍、广元,在地理上是一个中心和枢纽。”杨嵘说,“设郡县之前,老观已是人口聚集和市集之地,设郡县后,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必然也使得老观文化兴盛、形式多样。”

  今天的老观场镇拥有大小餐饮店100多家,也是阆中市唯一一个“逢双当场”的乡镇,人潮熙熙,活力迸发。当前,老观镇正在借助独特的地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老君山旅游景区,打造康养基地。

  每一个古镇,都是一幅青山绿水间的美丽画卷,一部凝固了文化习俗的地理文本。每当喜庆的节日,在老观古镇的青石板上,竹马、牛灯、旱船、钱棍、腰鼓便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那婉转悠扬的《晾衣裳》,老观人至今仍在吟唱:清早起来去赶场,摘片树叶吹响响……(记者 杨晓江)

相关热词搜索:老观 蜀道 奇葩

上一篇:5月17日起 南充市辖城区城市公交客运票价有调整
下一篇:全省“百镇建设”扩容 南充这23个镇要火了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