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蚕桑产业富农家 助力增收真脱贫
2018-07-24 09:02:39   来源:南充日报   

  碾垭乡位于南部县西南方向,辖16个行政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45户957人,如今已脱贫339户946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部县碾垭乡有桑园5000余亩,年发种8000余张,年产值达1500万元,基本实现“产业覆盖全域化,旱地种植桑园化”,发种量、产茧量、单价均为全县第一,助农人均增收上千元,养蚕户户均收入上万元,蚕桑产业成为碾垭乡农民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

  滚动养蚕统防统销 树牢村民养蚕信心

  7月22日,夏日热浪包裹着的南部县碾垭乡大地,烈日下5000余亩桑树绿意盎然,山风拂过,桑园林海,枝推叶搡,一片生机勃勃。

  在碾垭乡先锋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司秤窗口、验级窗口前,村民们或是背着背篓、或是抬着塑料筐,把自家蚕茧拉到这里,排着长队等待过秤、售卖。“今天来售卖蚕茧的农户有190户,预计今天能够收到2万公斤茧子,每公斤蚕茧收购价为43元。”先锋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罗仕正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先锋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烘干房,一台自动化烘干机“轰轰轰”运转着,两名村民把一箱箱装好的鲜茧往烘干机入口倾倒铺平,鲜茧顺着传输带自动运进机器里进行烘干。

  “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带动+贫困户+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新机制,采取滚动养蚕,实行统防统销,对蚕农提供上门指导,做好消毒防病,推行小蚕标准化共育,增强蚕子体质。”碾垭乡党委书记董凉介绍,多批次滚动养蚕,比养四季蚕要增养两批次,即在春蚕和夏蚕后期分别增养一批跟班蚕,滚动养蚕批次为:春蚕、早夏蚕、夏蚕、早秋蚕、正秋蚕、晚秋蚕,每批相隔20天左右。在技术服务方面,南部县蚕桑局负责蚕种的组织和催青,选派蚕桑技术骨干进村入户作现场讲解和指导,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桑叶资源过剩、养蚕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牢固树立村民养蚕信心。

  持之以恒抓产业 村民过上好生活

  酷暑下,南部县碾垭乡金龟庵村3组村民向庆华在自己的养蚕房里忙着采摘蚕茧。早年由于没文化没技术,加上父母患病,向庆华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5月,在村干部带动下,向庆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养蚕队伍,通过养蚕,他于当年年底成功脱贫。

  “今年以来,我已经养了两季蚕,眼下是第三季蚕,我现在忙的是采摘蚕茧,下午要拉到专合社去卖。”养蚕房里,41岁的向庆华忙的满脸是汗,只见他麻利地从塑料折簇上采摘蚕茧,不一会儿,一粒粒雪白的蚕茧就堆满箩筐。

  “这一季我养了7张纸的蚕,估计能收获220公斤蚕茧,可以卖9000多元,加上前两季卖蚕茧的收入,我上半年收入已有4万多元。”向庆华一边采摘蚕茧,一边给记者算着收入账,还不住地说“比起养蚕前,收入可观多了。”

  在碾垭乡付家庙村6组,养蚕大户李树英也在养蚕房里忙着采摘蚕茧,她84岁的老父亲、73岁的老母亲也一同帮着女儿采摘蚕茧。“这个活路轻巧,我们老年人都能做。”老父亲李达仁笑着说。

  “以前在外面打工,钱挣不到好多,还没法照顾父母。现在回家养蚕,每季能养9张蚕,年收入10万元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能陪伴在父母身边。”李树英说。

  “乡上要求每个村干部联系几户养蚕户,联系措施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参与养蚕设施建设等。”碾垭乡乡长吴云告诉记者,乡上蚕桑产业基础好,农民有着多年的养蚕习惯,选定蚕桑产业后,乡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抓这一产业,发展蚕桑产业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递,如今已形成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的发展格局。

  桑蚕产业全覆盖 农旅结合促发展

  “在我们乡从来不需要什么‘护桑公约’,老百姓都把桑树看作是摇钱树、致富树,保护意识很强。”吴云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全乡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6个,带动300余户贫困户投入200万元,用于蚕桑产业发展,实现有劳动力的农户养蚕、没有劳动力的农户以桑园入股分红等模式,实现全乡桑蚕产业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碾垭乡通过现场会、专题培训会、院坝会、广播讲座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蚕农进行培训,广泛普及养蚕技术,并依托先锋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对蚕农提供上门指导、跟踪服务,做好消毒防病,减少蚕头损失,加强蚕期饲养管理,做到精心饲养大蚕。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乡上的蚕桑产业优势,着力保护和打造乡上保存完好的具有历史年代感的蚕种场,开发桑蚕农旅项目,培育蚕桑农耕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蚕桑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谈到未来,董凉信心满满。(记者 杜杰 见习记者 童铃曦 实习生 熊媛 龚衡)

相关热词搜索:蚕桑 农家 产业

上一篇:都京港嘉陵江大桥主体工程完工
下一篇:火车北站站前广场主体工程完成过半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