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这个家庭有5人登记捐献遗体
2015-03-25 11:15:29   来源:   

坚持献血、从事公益活动,一家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如何延续生命的价值?顺庆区一个平凡的家庭给出了答案——...
坚持献血、从事公益活动,一家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如何延续生命的价值?顺庆区一个平凡的家庭给出了答案———不到3年时间,这个家庭共有5人在市红十字会登记,愿意身后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和眼角膜。昨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忠贵说:“角膜、器官捐献出去不仅能帮助别人,也是换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多年心愿·老两口“一拍即合”

  张忠贵今年63岁,家住市宁安巷。2012年3月的一天,张忠贵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捐献遗体”的报道,这一直是张忠贵的心愿,他希望身后捐献遗体、器官、眼角膜帮助有需要的人,用这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随即,他对老伴陈其秀说:“跟你商量个事,我打算捐献遗体。”“我也有这个想法,我陪你一起去登记。”老伴爽快地答应。

  第二天,老两口便来到市红十字会咨询如何办理手续。2012年4月18日,张忠贵和老伴在市红十字会进行登记,自愿身后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没什么文化,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一辈子都在用实际行动教育我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张忠贵告诉记者,他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吃不饱饭,但父亲常常将家里的咸菜、大米拿出资助他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单位要组织30辆客车进入灾区运送赈灾物资,当时我找到领导希望让我带队。”张忠贵告诉记者,进入汶川后,当时的场面让他永生难忘。“整个城市一片废墟,不时有遇难者遗体被找到,我们的车队在汶川呆了一周,帮助运送物资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战士。从那时开始,张忠贵意识到,原来有时候生命是那么脆弱,他开始萌生身后要捐献遗体、眼角膜、器官的想法。

  深受感染·一家5口登记

  “最开始家人坚决不同意我们的想法,说以后连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张忠贵说,为此,他专门召集岳父、岳母、兄弟姐妹、子女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商讨此事。最终,老两口说服了岳父岳母和兄弟姐妹,却难说服子女。“当时子女们说,同意父母捐献遗体就太不孝顺了,他们不会在‘被委托人’那一栏签字。”张忠贵说,任凭他和老伴怎么软磨硬泡,子女就是不答应。出于无奈,张忠贵只说了一句:“你们同意也要捐,不同意也要捐,你们不签字,我们老两口相互当对方的‘被委托人’。”最后,子女们没办法,才勉强同意了。

  为了得到子女们的理解,张忠贵带着他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给他们讲这些年做公益活动的经历,子女们开始理解张忠贵的选择。以前在张忠贵的家里,大家都刻意避开“捐献遗体”这个话题,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谈论这个话题。

  “2013年8月,在市丰登路献血屋外,一个30多岁的男子因为妻子急需用血,流着泪在献血屋等待,当时那个场面太让人心酸了。”张忠贵的女儿告诉记者,跟父亲参加了公益活动之后,才知道每年大约有30多万人需要眼角膜,但只有不到2%的人能够得到眼角膜,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帮助。

  受张忠贵的影响,2013年3月9日,张忠贵的妹妹来到市红十字会登记,自愿身后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今年3月13日,张忠贵的弟弟和女儿也来到市红十字会登记。截至目前,张忠贵一家共有5人在市红十字会登记,自愿身后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

  传递爱心·无偿献血20年

  “1995年5月,我在市五星花园第一次看到献血车,当时献血车的工作人员向过路的行人号召义务献血,但并没有人上车。出于好奇,我走上献血车,第一次献血。”张忠贵告诉记者,当时他回家后还感到后怕,担心会影响健康,但过了一个星期,张忠贵觉得身体并没有出现异常,于是他开始坚持每年献一次血。

  1996年1月,张忠贵从血站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献全血每年最多两次,但献血小板可以一个月一次,他又开始无偿捐献血小板。

  这一坚持就是20年。迄今为止,张忠贵累计献血12800毫升,累计捐献27个单位的血小板。

  2012年8月,国家卫生部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的行为感动了不少身边人,目前,张忠贵一家共有10人坚持无偿献血。(见习记者 李然)

相关热词搜索:遗体 家庭

上一篇:兴修水利 阆中旱山村不再靠天吃饭
下一篇:李修平将告别《新闻联播》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