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清代古廊桥卧波蓬安万桑园
2015-08-28 16:24:57   来源:   

    有气势恢宏的万佛像、历史悠久的古廊桥、古寺庙,还有清嘉庆皇帝亲笔提名的大夫第 牌匾……万桑园村位于蓬安县城西南角利溪镇东北...
 

 

 

  有气势恢宏的万佛像、历史悠久的古廊桥、古寺庙,还有清嘉庆皇帝亲笔提名的“大夫第” 牌匾……万桑园村位于蓬安县城西南角利溪镇东北部,近日,记者从蓬安县住建局了解到,目前,蓬安县利溪镇万桑园村正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No.1 青衣山中藏古寺

  8月22日,记者一行来到万桑园村,沿着蜿蜒山路上了青衣山。 山中绿树成荫,阳光照在繁盛的枝叶上,在地面投射出大大小小的光斑。山顶,一排白砖红瓦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万桑园村党支部书记凌均辉说:“这便是青衣寺了。”

  据资料记载,明朝末年,官府拨银、富豪捐资、 贫民投劳, 在青衣山上修了人和寨,并修筑东南西北四道石寨门,用于抵御土匪、强盗等侵袭。清代时期,官府将山中小庙改建为寺院,取名人和寺。后因一场火灾重创,从东门移址西门。为了防火,在靠堰塘附近修建了寺院,改名为“青衣寺”。

  一座七层石塔守护在青衣寺外。“这是我们的镇山之塔,香火很旺。”凌均辉说。沿着青石板路拾阶而上, 便通向青衣寺的正殿。石阶两边各匍匐一头威武石狮,雕刻得惟妙惟肖。

  No.2 万尊佛像立寺中

  在青衣寺, 最具特色且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摩崖石雕像,又称万佛像。据利溪镇村建中心主任李平介绍,万佛像最早修建于明朝,由于久经战乱与天灾,于上世纪50年代全部毁坏,2005年,在号召下,当地134人积极响应,共同捐资修缮。

  整个摩崖石雕像长达一百多米,宛如一条长龙腾飞,摩崖之上整齐有序地雕刻了一万尊大大小小的佛像。 记者看到,最大的佛像高达12米左右,最小的佛像如拳头大小。寺里香火鼎盛,游人如织。

  在青衣山的西北面,坐落着一座古建筑,名为大夫第。李平介绍称,大夫第占地面积十余亩, 乃伍氏家族自湖广入川后,于清同治年间修建。

  据记载, 清嘉庆年间, 伍氏后裔伍德全、伍兰芳、伍桂芳三人一同中举后,朝廷赐封为朝议大夫,嘉庆皇帝御赐“大夫第”牌匾一方,赐白银二十万两。伍氏家族,历经清代、民国,从这里走出了百余名文武才子。

  记者看到, 大夫第古建筑为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房顶。建有朝门栓马桩、前厅、正厅、左右廊道、左右厢房、左右书房、左右四季花厅、客厅、十六个天井、左右水井,厨房、伙房、左右风道纳凉亭等。据介绍,这里曾建军人学校,后改为利溪小学。历经恢复修建, 已基本恢复原有古朴风貌,如今仍由利溪小学所用,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No.3

  清代廊桥卧溪上

  “利溪被称为廊桥之乡,现在万桑园村至今仍有一座廊桥保存完好,当地老百姓俗称为米桥。” 李平带领记者一行来到万桑园村的西南面,记者看到,此桥为三拱石平桥,桥身横跨溪流, 凌空飞架两座山坡之间,宛如长虹卧波。

  廊桥的整个桥面上都建有瓦房,穿斗木结构,飞檐翘拱,遮掩住了整个桥面。 桥上的廊房既可遮挡阳光,避风雨,也可让过往行人乘凉、歇脚等用。廊桥的两边栏杆用长一米左右的木板竖直钉立而成, 宛如木头栅栏。凭立栏杆,只见桥旁竹影婆娑,桥下小溪流水潺潺,溪上有白鹅、鸭子、白鹭等觅食嬉戏。

  桥上立有一方高约半米的石碑,上书“蓬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据史料记载,这座廊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年,是古蓬州通往顺庆府的古驿马交通要道,民国元年时予以大规模修葺。(记者 吴娇实习生 漆芯池 何倩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廊桥 桑园 波蓬安万

上一篇:违法盐产品被查处
下一篇:明年春节前白马湖公园开门迎客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