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敬老院老人挣“外快”
2014-06-03 19:06:50   来源:   

    集体存款已达数十万元  通过自力更生,如今,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不再完全依靠财政补贴,吃穿住行条件越来越好,每年还要组织一些...
  

  集体存款已达数十万元

  通过自力更生,如今,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不再完全依靠财政补贴,吃穿住行条件越来越好,每年还要组织一些孤老外出旅游。

  外出旅游 孤老也能开眼界

  “去了南部升钟湖坐快艇,去了阆中参观贡院、张飞庙。”5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太平镇敬老院,提起前几天跟着院里其余27名“伙伴”们去南部、阆中旅游,84岁的何忠祥乐得合不拢嘴。而像这样的旅游,在太平镇敬老院里也并非头一次,“近几年,我们敬老院的收入逐年增多,为了让大家生活更加丰富,每年我们都要组织一些孤老出去玩,最远一次还去了青城山。”赵凤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赵凤林口中的收入是指敬老院从去年新引入的卖鸭蛋的生意。太平镇周边鸭蛋少,发现商机的赵凤林通过与外地联系货源,以8毛钱1个蛋的价格购入,再利用逢场天到大全镇以1元钱1个的价钱卖出,仅去年就为敬老院创收4万元。从1984年赵凤林成为太平镇敬老院院长开始,为敬老院搞副业挣“外快”,就是赵凤林照顾老人外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开始,我们院只有5名老人,每个人每月的生活补贴才15元,想一周让老人们吃上一回肉都难,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照顾老人首要条件就不符合。”30多年来,为了不断提高老人们的生活水平,赵凤林捡过破烂、摆过路边摊、卖过水果、养过猪、卖过鸡,其他敬老院的同行有的都忍不住劝她,拿着财政收入安心过日子就行了,干嘛这么较真,赵凤林却说,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院里孤老就是自己父母,连家都照顾不好,自己还算个啥当家人?

  如今的太平镇敬老院,每天上午,老人们每人都能吃上一个蛋,有香喷喷的馒头,老人们每三天就能吃上一顿肉,除了正在新建住房外,敬老院还自掏腰包安通了天然气、一些房间装上了空调,也有了娱乐室。

  46岁的赵小英是敬老院刚来不久的4名服务员之一:“以前,总觉得我们是民政招聘的,工作只是照顾老人就是了,民政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依靠自身劳动赚钱,要不是在赵院长的带动下,大家都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

  赵凤林和她的“团队”自力更生,积累了数十万元的敬老院财产。

  取得成效 西充推广“以院养院”模式

  赵凤林“以院养院”的模式核心在于自力更生搞经济,再以“三得”、“五心”为老人提供服务,这样的模式究竟有没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在西充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凉泉看来,这样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推行,王凉泉告诉记者,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造成一些土地存在撂荒现象,通过建立乡镇敬老院,再由当地政府按照敬老院孤老人数分配一定面积的土地。拥有自己的地,敬老院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不影响照顾老人的情况下,从事劳动生产,也可以带动一部分有能力的孤老加入其中,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为敬老院增收,而不再完全依靠财政补贴。

  王凉泉告诉记者,如今,在该县双凤、仁和、古楼、义兴、槐树、莲池等乡镇,“以院养院”的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记者 李双早

  

相关热词搜索:外快 敬老院 老人

上一篇:爱心大巴接留守儿童进城
下一篇:结对帮扶 改善残疾人生活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