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教育 > 正文

杜姓:杜梨图腾衍化的族裔子孙
2014-11-23 22:21:13   来源:   

    杜梨非梨,然而其以喜光耐寒、不畏瘠薄的本性,为一支人脉繁茂的族裔奉为圭臬,乃为姓氏。杜梨原产北方,并不适宜于湿润暖和的川内...
  

  杜梨非梨,然而其以喜光耐寒、不畏瘠薄的本性,为一支人脉繁茂的族裔奉为圭臬,乃为姓氏。杜梨原产北方,并不适宜于湿润暖和的川内气候。但是以杜为姓的庞大族裔,却在四川盆地安身繁衍,创造无尽的传奇与故事。

  杜姓在《百家姓》排129位,全国杜姓人口总数520多万,居全国人口排名43位。今天,我们探究南充境内杜姓族裔的繁衍、发展和迁移的历史,有幸获知南部县升水镇杜姓支系的典型代表。 从南充本土姓氏文化研究者、白塔中学高级历史教师何汝怀的研究成果来看,南部杜姓是一个在共性中具有鲜明个性的族裔群落,值得深究和挖掘。

A 有据可考

  南部升水杜姓族裔以官职迁入

  从南部县城出发,顺着南升公路一路向西北,两小时车程抵达闻名遐迩的升钟湖。升水镇就以湖为名。在升水镇北部铁山坪,这里祖祖辈辈生活着杜姓族裔。何汝怀因为旅游观光,来到这个地处偏远、但人文荟萃的村落。

  铁山坪不只是杜姓人家布局集中,还是远至南充、阆中、巴中一带杜姓人家的福址地,每年清明节,有不少杜姓族裔代表,回到这里祭祖,饱赏西南最大人工水库升钟湖的迤逦风光。铁山坪确实存有祭祖的凭据———这里有一块流传经年的石碑,石碑已远及千年。

  据石碑记载,公元1196年4月,湖北荆州元坝子杜姓子弟杜桂,高中进士,受朝廷指派,涉长江、溯嘉陵江而上,抵达此处,任当时的西水县知县。杜桂为官清廉,家里人丁兴盛,当时生有三子,其中次子迁回湖北老家,长子和三子留在本地,成为川北一带杜姓族裔仅知的发祥地。

  杜桂的长子杜溪蓉生二子,杜溪蓉的次子杜廷栋又生七子。俗话说,家大发家,树大分桠。这七子的后人迁至成都金堂、南充、盐亭、乐山、陕西汉中、河南陈州(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等地。其中,老四留守铁山坪,老三近迁高坪区东观镇,老五迁往西充县仙林镇,这些杜姓,经过千百年繁衍、迁移,逐渐形成川北杜姓“大杂居、小聚居”的交错布局。

B 红色记忆

  留在杜姓族裔心底的抗战英雄

  记者在升水镇一带走访时,说起杜姓族裔的英烈人物,许多杜姓人家不得不提一个抗战英雄———曾经在1931年参与过震惊川内的“升保农民暴动”的杜光华。

  杜光华又名杜永海,阆中市天林乡杜家崖人,参与“升保农民暴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杜光华就是以杜姓本家身份,从阆中来到升水镇发动革命的。那时候,升水镇杜姓族裔,对这个思想进步、作风朴素的本家青年深有好感,因此同意跟随他一起参与暴动的杜姓子弟不在少数。

  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战爆发后,国共形成第二次合作,杜光华所参加的红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他担任师部警卫连连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梁山歼灭战,两次重创日军。在两次战役中,担任执行打响战斗的发号任务的,正是杜光华本人。在这两次战斗中,他英勇善战,荣获“模范连长”称号。

  1946年,时年31岁的杜光华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师师长。次年,在三保临江战斗中,杜光华不畏艰险,亲临前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被敌军的炮弹击中,壮烈殉难。当第四次临江保卫战取得彻底胜利后,为纪念杜光华,通化县人民政府,将杜光华牺牲地同心镇改为光华镇,浑江市(今白山市)人民政府将12中学改为光华中学。新中国成立后,通化市为烈士修建了陵园,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至今,杜姓族裔在教育子孙时仍有“生子当学杜光华”的说法。

C 姓氏起源

  杜梨图腾与开姓始祖

  与战乱或饥荒内迁所不同的是,升水杜氏以官家身份定居铁山坪,这里历代形成迥于它处的“正统文化”。据何汝怀考证,铁山坪杜家繁衍的家谱有数十种,这些谱本用词考究,论述精确,很多地方都保留和恢复了一些祭碑和宗庙,显示与众不同的族裔习俗。

  如今,在多个杜姓族裔的传承物件上,都有一种多瓣小花,“开始我们以为只是一种寻常装饰,后来发现它是杜梨的花瓣,是杜姓的姓氏之花。”何汝怀说,他专门对杜梨进行过了解,这是一种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叶菱状卵型至长圆型,伞形总状花序,花瓣白色,果实近球形。杜梨抗干旱,耐寒凉,结果期早,寿命很长。木材致密可制作各种器物。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并入药。

  杜梨这种植物喜光,耐寒耐旱的特性,很早就被杜姓祖先重视。据何汝怀考证,周成王灭唐国后,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唐国国君就称杜伯,成为杜姓的始祖。“这个杜城的来历,就来自于杜梨。杜梨的凛性与亡国的唐国国君心境相符,他于是将新居地命名为杜,以昭心境。”何汝怀说,这个杜城渐渐知名,因为古人有以地为姓的传统,于是唐君后人即以杜为姓。

  何汝怀的这种说法,从一本《铁山坪杜氏源流简述》的族谱中得到印证。该族谱介绍,相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远古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建国于刘。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后来唐国被灭,于是国君移居杜,国君易名为杜伯。然而,杜伯后来又被周宣王所杀,杜城子民转投其它诸候,但他们为纪念祖上,保留了杜姓。

  然而,在另一份族谱中,记者看到,也另有杜姓始于杜康的说法。据传,杜康为上古时期黄帝的随从,善于造酒,他被赐杜姓,后人以杜姓相传,于是尊杜康为始祖。

D 支系繁衍

  被无数族谱提及的族裔荣耀

  提及杜姓迁移的最早始于先秦。据相关族谱介绍,杜氏繁衍于山西、山东、湖北等北方繁庶之地。汉代到南北朝时,杜氏在河南境内分布较普遍,杜姓的大聚居区散见境内各处,人丁异常兴旺。随后,陕西西安出现杜姓聚居地,而安徽庐江、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山东潍坊等地,都有杜姓大面积聚居。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而清代有的迁至台湾,而有的迁往海外。

  有趣的是,一些杜氏家谱在记述族裔演变、迁移的历程当中,仍然夹杂大量的历史典故,闪耀着浓郁的人文光芒。有一部族谱记述:东汉有两位杜姓大臣,一位叫杜林,一位叫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因其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学推之为“小学之宗”。杜密与杜林关系很好,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文,臧否时事。他们谈及侍奉恒帝与灵帝的心事,用了“噤若寒蝉”这个词,从此成就汉语言独具特色的一个成语。

  唐朝诗人杜牧,也是被众多家谱引用较多的历史名人。杜牧晚于杜甫,史称“小杜”。他创作《阿房宫赋》,其中名句佳章迭出,成为千古奇文。而杜甫的诗作,不少也整首整首地引用到各个族谱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杜梨 族裔 图腾

上一篇:南充师范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房顺利通过验收
下一篇:“南师”青年教师说课大比拼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