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卫生 > 正文

医疗跑出加速度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2-10-26 15:29:02   来源:南充日报   

  2021年11月,投入使用的南充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市中心医院供图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奋斗目标,着力抗疫情、防风险,强基础、增后劲,抓改革、促发展,优服务、惠民生,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这十年,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既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的精彩答卷。

  综合医改创新推进 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水平得到长足进步,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优质高效,综合医改创新推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坪区星河东路的南充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只见门诊大楼宽敞明亮、医疗设施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温馨优质的就医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新的就医体验。

  “这正是我们推进医疗条件改善的成果。”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启动实施区域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09个,其中,在建项目23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女儿童中心、市中医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28所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新(改、扩)建基本完成,新增业务用房面积56万平方米。统筹推进43个县域医卫次中心建设,基层30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综合医改步伐跑出“加速度”,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的同时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让市民得以更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该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已经建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市中心医院两大城市医疗集团,组建医疗联合体34个,建成专科联盟28个,建立区域影像、心电等集中诊断中心8个和跨区域远程会诊平台46个。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1.96%。建成互联网医院3家,全面推行“智慧卫监”综合监管新模式。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这十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配备智能硬件设备,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全程无纸化、健康检测和体检、随访数据能自动同步到四川省基卫系统……这是阆中市保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基层“智能公卫、智慧医疗”智慧化管理试点工作,开启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便民惠民”服务工作的新路径。

  今年6月,该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建成迈瑞规范化实验室,还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五分类血球仪等仪器,多层螺旋CT、口腔CBCT、500毫安DR、动态心电等设施设备齐全。而这些,也仅仅是全市这些年改善医疗环境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资源,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服务体系得以健全,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除了在医疗设施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之外,我市还通过引进专业医疗人才等方式,不断培养和壮大医疗人才队伍。全市以“嘉陵江英才工程”等为依托,实行特聘制度,积极引进培育首席专家、领军人才和临床技能名师等高端医疗人才。近3年,全市共引进培育硕(博)士等高端人才800余名。组织100名医学博士成立薪火工作站,持续开展高端人才基层行活动,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21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医学科技奖6项,开发应用新成果新技术400余项,核心技术攻坚100余项。今年以来,医学科研继续保持量大质优的可喜态势。

  与此同时,全市深入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在医学教育、学术交流、专科联盟等方面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签订卫生信息、职业健康、学术交流等3个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26个,开展学术交流400余次,实现成渝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推动川北医学院附属巴中医院建设,建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领办型医联体,支持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高坪)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国省级重点专(学)科48个和区域临床、中医、口腔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地各1个。公立医院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被省委评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连续七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荣获全国百强医院称号。

  提质达标增效实现新突破 公共卫生服务优质高效

  十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目前,已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8个,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4所。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8%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年总诊疗160余万人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创建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区2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万亩,建成20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十年来,全市在健康扶贫、深化医改、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达标,7个国、省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村医配备率达100%。脱贫大病患者全面救治,进一步减轻脱贫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实现基本医保脱贫人口个人缴费部分地方财政全额代缴,参保率100%;脱贫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控制在75%以上。全市脱贫群众中慢性病患者签约5.33万人,免费健康体检41.2万人。大力实施扶贫医疗巡诊、入户巡诊,脱贫人口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卫生资源总量居全省第2位,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302个。全市健康素养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78.11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重大传染病和慢病防治稳步推进,全市连续13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8年低于全省水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达96.52%、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6.85%,均超过国省指标要求。健全了慢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全面开展慢病综合干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3.92%、73.96%,均超过国省考核标准。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深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93%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仅用46天,39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50天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南充“8·21”疫情发生后,全市快速启动应急响应,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全面加强风险管控,9天时间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成果,充分展示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成效。

  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健康南充”建设为统领,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为关键,加快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部门访谈

  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夯实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健康支撑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朱胜国

  记者:十年来,我市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医疗事业发展方面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新起点,我市如何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朱胜国:下一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以品牌创建为引领、以“三名”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能,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全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建成一批高质量国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中心。推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省医学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争创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区域精神卫生中心。统筹推进口腔、眼科、肿瘤、康复等特色专科医院(中心)建设,强化省市级医院“主力军”作用。推动县级医院提档升级,建成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争创一批高水平医学教育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川北医学院建设医科大学,加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创建,将市中心医院建成独立承担全程临床教学管理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整体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医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优化提升区域临床、口腔、中医医学考试中心能力,建成区域高水平全类别国家医学考试基地。加强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持续开展“大美医者”“果州名医(含中医)”等评选和“高端人才基层行”活动,充分发挥名医带动效应。

  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持续完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两大医疗集团运行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大医院高精尖优发展,支持大型公立医院推进“一院多区”建设。网格化布局组建县域医共体,全域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功能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医院样板。

  打造一批跨区域服务临床诊疗中心和数字健康共享平台。推动有条件的医院与两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鼓励川北医学院、市中心医院创建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统筹谋划建设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和区域医学重点实验室,发展壮大区域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建立以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主的救治中心,建成全省“1+6”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造数字健康城市,创新智慧医疗应用。

  形成一批以特色专科为核心的专科集群和专科联盟。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卓越、精品、支撑、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省、市、县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培育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优势名科。推动有条件的医院与两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鼓励市内二级以上医院与国内知名医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跨区域专科联盟或整体托管。(记者 唐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市辖三区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下一篇:如何避免消毒剂给人体带来伤害?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