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西充 > 正文

清丽婉转难掩“沉重叹息”
2014-04-08 08:54:48   来源:   

  西充仁和镇川剧座唱,是一项融入方言和音乐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历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靡一时之后,如今面临观众少、经费少、传承难...

  西充仁和镇川剧座唱,是一项融入方言和音乐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历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靡一时”之后,如今面临观众少、经费少、传承难的困局

 

   核心提示

   ■仁和川剧座唱在鼎盛时期,一镇拥有三四个演出团队,每逢婚丧嫁娶、商家开业之际,川剧座唱艺人都要扯开嗓子演唱,成为当时小镇一道夺目的文化风景

  ■仁和川剧座唱特色鲜明、代表剧目较多,唱腔清丽婉转、剧情曲折起伏。然而,时光流转、风光不再,如今表演团队大多解散,表演人员不到5人

  ■当地文化工作者表示,对仁和川剧座唱曲目进行改编,融入时尚流行元素,辅以歌舞表演,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

 

  川剧座唱有着千百年的厚重文化历史背景。仁和镇川剧座唱具有很强的川北地方特色,是西充县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等的普及,川剧座唱渐渐被人们遗忘。

  六旬老人赵士杰是仁和镇川剧座唱的传人之一。据他介绍,川剧座唱分为高腔、弹戏、西皮、二簧、灯戏等种类,每一声腔剧种都以鲜明的西充地域语音和音乐为特色,后来逐渐扩散、衍生、发展。其经典曲目包括,高腔:《数鱼》、《耍水》,弹戏:《穆桂英打雁》,二簧:《八阵图》、《鱼祥》,灯戏:《王婆骂鸡》等。与外地不同的是,仁和镇的川剧座唱融入了地方方言特色,唱腔清丽婉转,配合鼓、钹、锣、铛铛、唢呐的节奏变化,让整个戏曲折起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川剧座唱较为流行的时候,那时镇上有三四个演出团队。若遇镇上、村里婚庆、寿宴、丧葬等受到邀请时,川剧座唱艺人们便拉开嗓子演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每逢婚庆、寿宴或是商家开业,取而代之的是腰鼓队、彩带队、音乐组合的锣鼓喧天。曾经风靡一时的川剧座唱遭遇尴尬,演出团队陆续解散,如今还能演唱川剧座唱的不足5人。

  赵士杰和87岁老艺人杜继昌认为川剧座唱传承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经济基础,没有经济支撑就没有传承动力,以前一场表演下来能挣不少钱,而现在不仅被邀请的次数少了,而且表演费还大为降低;二是缺少观众基础,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川剧座唱节目;三是缺少传人,年轻人不喜欢就没有人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当地文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认为传统艺术不能太古板,要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才能受大众欢迎。文化工作者们将根据川剧座唱的艺术特点,对经典曲目进行改编,融入时尚流行的元素,并以歌舞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川剧座唱节目,将川剧座唱文化艺术传承下去。(记者 钟文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耕牛“淡出江湖” 铁牛“渐领风骚”
下一篇:城乡统筹 让68万西充人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