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西充 > 正文

“2+1”帮扶:西充花果寺村的幸福蝶变
2016-03-31 08:54:48   来源:南充经济网   

  南充经济网讯(赵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构想中的世外桃源,它却成了如今西充县义和乡花果寺村的真实写照。在该县国土局的“”帮扶下,昔日偏远的旱山村蝶变为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地无荒芜、产业兴旺,民风淳朴、群众幸福和谐的美丽新村。

  基础帮扶 解决最后12.6公里生产便道

  西充县义和乡花果寺村位于西充县西北边陲,距西充县城40余公里,地处西充、南部、盐亭三县交界,下辖7个社,耕地面积700余亩,其中6个社种庄稼全靠天气,遇到天灾几乎颗粒无收,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畅,发展滞后,村里青壮劳力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妇女日渐增多,土地荒芜严重。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开佳向记者摆谈了一则在当地流传甚广的趣话:由于出村全是土路,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如果去义和赶场,村民就只好穿上破旧的水胶鞋。如此一来,久而久之,“水胶鞋”、“泥裤腿”便成了花果寺村民的“亮丽名片”,在场镇上一眼就能把该村村民识别出来。“眼看着别的村都通了水泥路,我们却还在水坑泥窝里打转,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随着西充县“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的积极开展,该村成为西充县国土局的“挂包帮”联系村,在国土部门帮助的几年时间里,该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道路不通,没有社道路,更不用说生产便道了。”该县国土局联系该村的负责人罗庆勇回忆说,刚到该村的第一次,通过与村委座谈,到群众家中走访,了解到该村没有通水泥路,还严重缺水,他说,“要带动该村困难重重。”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摆在罗庆勇和花果寺村眼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找来村民代表、村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讨修什么路、修在什么位置、为什么修、怎么修。”罗庆勇说,通过多次召开村委会、村民大会,最终决定修建村社路、生产便道 。

  “下雨天不再穿水胶鞋,赶场回来鞋子都是干干净净的。”该村60多岁王均跃高兴地说,全村人听说县国土局帮助村里修水泥路,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投工投劳,很快在花果寺村完成修建12.6公里的水泥路。

  罗庆勇说,县国局根据花果寺村的村情,积极向上级相关单位争取对应项目,在该村群众的配合下,该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仅为该村铺设了12.6公里的生产便道,还新建3个山坪塘,共计10余亩,蓄水池6口,增加灌溉面积190余亩;土地整治400余亩,新建改建农渠、排灌渠系4000余米,经过几年的时间,该村告别了旱山村,也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时代,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地成块、田成片的美丽乡村田园。

  产业帮扶 南瓜滚出大效益

  你打窝,我锄草;你施肥,我栽苗……该村南瓜种植基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让人感觉到回到了过去集体大生产时代。所不同的是,在场的劳动者老老小小,在自家的田边地角、山上山下、公路边、地块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大家有说有笑,好一幅“众人欢乐种瓜图”。

  “过去几乎全是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家种庄稼,年轻力壮的都去外地打工了,看到南瓜有效益,很多都回来了。”罗庆勇抬手指着不远处的田地里,有一家人正在种植南瓜。据他介绍,近年来,南瓜市场比较稳定,收入可观,仅南瓜种植收入5000元以上的农户有30余户;万元以上的农户20余户,农户收入最高为3万元,全村今年预计产瓜600多吨,5月份就能出瓜300吨,全年产值60余万元。

  罗庆勇告诉记者,南瓜无需喷洒农药,主要使用腐熟有机肥,是真正的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喜欢,花果寺村的南瓜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内蒙、山西、成都、重庆等省内外城市。“没到4月底5月初就有批发商前来下单,争相购买。”罗庆勇说,如今南瓜供不应求还得益于成立深山南瓜种植专业合作社。

  “南瓜成熟时遇天下雨 ,无人问津,严重滞销,农民任其烂在地里。”罗庆勇回忆,在成立专合社以前,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南瓜卖不出去,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多群众想放弃种植南瓜。

  “这么好的产业,怎么能说不种就不种了呢,多可惜!”罗庆勇马上邀请义和乡党委镇府、花果寺村委及南瓜种植大户开会,针对南瓜滞销现状,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商量决定成立专合社,在国土局的指导下,由义和乡干部、花果寺村委干部及该村党员,以每股5000元率先入股专合社,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种植技术;有的负责市场营销;有的负责发动群众种植……,去年,该合作社还在该村成立了电商驿站,从事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南瓜产业逐渐壮大,该合作社已有成员120余人。

  “去年卖了3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可达5万元。”该村南瓜种植大户70的杜元培说,去年他种植出单体重25斤的南瓜,成为了“瓜王”,他对种植南瓜很有信心,今年扩大了规模。像杜延培回乡种南瓜的就有20余人。他说,“回来创业,既挣了钱又发展了家乡,两全其美。”

  据义和乡人大主席蒲生泽介绍,随着该村交通、水利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返乡创业,除发展400余亩的南瓜产业外,还发展下种生姜1000余斤、花椒200余亩、水稻190余亩;建起了存栏1000余只的兔场、近万只的鸡场、20余头的牛羊场。

  文化帮扶 群众乐在其中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喜和爱,好运来我们好运来,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花果寺村学校操场上,欢快的音乐飘扬回荡,老老少少的村民迎着舞曲时而缓慢、时而快速翩翩起舞。“只要天气允许,我们每周五、周六都要跳跳舞,快乐快乐。”姚绍海乐呵呵地说,他参加了该村的民乐器组,喜欢吹吹打打,图个热闹、开心。在该村没有坝坝舞之前,他就喜欢跟着电视里学跳舞,他说,自从有了学校操场,来耍的人多了,坝坝舞就成了他的“必修课”。

  前几年,姚绍海还是留守老人,由于花果寺村地里条件差,儿女不得不丢下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外出务工挣钱,想家人了就打个电话问候问候,回家看望的时间并不多。姚绍海便把心里的那份孤独幻化为对儿女的思念和对孙辈的照顾。现在,儿女们回到了身边,孙子有人照管,他便有更多时间去操场跳坝坝舞。姚绍海只是该村200余名留守老人、儿童、妇女中的一个代表。但如今,交通便利产业发展起来了,该村有户籍人口近700人,常住人口500余人,有劳动能力300余人。原来背井离乡、聚少离多的家庭,现在老老小小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孩子能在村小学读书,老人也有娱乐的场地,村里的年轻人回来建起了新房,老人小孩有人照管,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罗庆勇说,在县国土局的帮助下,通过上级部门的协调,争取到资金45万余元,为该村改扩建了村小教室、操场、村委办公室,国土局干部还为学校捐赠了树木、花草。

  据罗庆勇介绍,该村小学有来自2个县、3个乡、8个村的55名学生,办有小学二、四、六年级和学前班各一个教学班,除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主课外,还开展音体美课程,只是艺体师资和教学器材的短缺,开设的不是很理想,同时,还开设了“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对群众的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需要精神上、文化上的帮助。”罗庆勇说,在该县国土局和义和乡的指导下,该村委开展 “致富能手”、“孝亲敬老标兵”、“清洁卫生示范户”等系列评选活动,成立了花果寺村老年协会等,依托节假日举办聚会活动,凝聚人心。

  “春节期间,挣到钱的村民自愿掏钱资助老年活动。”罗庆勇说,在该村小学操场上举行坝坝宴,请该村老人免费参加,还给6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了红包,给特困户送上慰问金。他说,“这个村民风淳朴,孝亲敬老。”

相关热词搜索:果寺村

上一篇:养老题材小说 《老何所依》在西充受热捧
下一篇:西充:种植银杏拔穷根 产业扶贫促增收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