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蓬安 > 正文

扎根乡村教育27年 “蔡妈妈”助孩子走出大山
2015-09-06 10:35:52   来源:   

 蔡妈妈在备课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30年前选择师范专业开始,蔡田清就将自己的梦想定格在了教育事业上。  今年47岁的...

001-004.jpg

 “蔡妈妈”在备课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30年前选择师范专业开始,蔡田清就将自己的梦想定格在了教育事业上。

  今年47岁的蔡田清,刚毕业就走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27年来,长期扎根于蓬安县山区的乡镇小学,用坚韧的毅力和辛劳的汗水,让一批批农家孩子顺利地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月薪75元 坚持到偏远乡村当老师

  蔡田清出生在蓬安县马回镇。1988年从蓬安师范学校毕业时,面对众多学校竞相聘用,她竟然选择了一所地处蓬安、南部交界处的睦坝乡佛瑞庵小学。当时每月工资仅75元,学校离家80多公里,面对这样的选择,家人和朋友都很不理解。

  当年秋季开学前,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蔡田清来到了佛瑞庵村这所偏远的学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刚来学校时举目无亲,生活很不适应。”蔡田清回忆说,当时的佛瑞庵小学,仅有几间瓦房当教室,学校给她安排的寝室也是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瓦房。面对如此简陋的条件,蔡田清彷徨过,甚至想到过放弃,但转念一想“他们都是农村孩子,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如果我放弃了这群孩子,他们真的就没希望了。”

  坐船、搭车、走5公里多崎岖的山路,每次从家到学校,要用一整天时间,但蔡田清没有退缩。当时她每周要上的课程超过二十多节,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备课,每天起早贪黑,一天也没法休息。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不久,她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尽管说话嘶哑,但从未耽误一节课。

  她说:“我就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这样,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刺骨的寒冬,蔡田清日复一日地守候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她渐渐地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获得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好评。1995年,蔡田清从偏远的佛瑞庵小学调至另外一所乡镇小学蓬安县巨龙镇中心小学任教。

  爱生如子 学生叫她“蔡妈妈”

  蔡田清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她早已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学生生病,她主动掏钱帮他们看病或到医院探望慰问、端水递药、补习功课。有的学生父母离异了,她尽可能地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呵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有的学生缴不起学费,她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忙缴。对待留守学生,每到节假日,她把他们接到家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学生总是亲热地称呼蔡田清为“蔡妈妈”。

  蔡田清班上有个孩子叫小祥,父亲长期生病,母亲离家出走,小祥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通过观察,蔡田清发现,由于家庭特殊,小祥自卑内向,产生了厌学情绪,更有了辍学的倾向。

  一天下午放学后,蔡田清一路打听,徒步5公里到小祥家里做家访。经过与小祥爷爷交谈得知了小祥的家庭情况,并看到了家中一贫如洗,蔡田清压抑住内心的酸楚,一面鼓励小祥继续上学,一面耐心劝说小祥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将来才有出路,他的学费我帮你们出一些。”通过蔡田清的努力,小祥体会到了大家的关爱,学会了关心他人,摆脱了孤独,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27年坚持 一批批学生走出乡村

  27年来,蔡田清一直扎根蓬安县偏远乡村从事教育工作,27年的坚守,尽管艰辛劳累,但如今桃李满天下,让蔡田清备感欣慰。

  她教过的学生中,不少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和学习成绩,“有的到了机关单位,有的在外创业,还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有时候会回来看我。”说到这些,蔡田清由衷地感到骄傲和喜悦。

  她说,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这一辈子也只愿意做一名乡村教师,她要为农村孩子的未来“铺路搭桥”。“只要看着他们有出息了,我就觉得我这辈子的付出是值得的。”蔡田清说。(记者 张维 文/图)

  (原标题:扎根乡村教育27年的“蔡妈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省少儿赛曲艺 蓬安娃娃获大奖
下一篇:《水润蓬安》纪录片亮相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