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蓬安 > 正文

走,到蓬安看少年版《相如长歌》
2015-10-29 10:52:46   来源:   

  10月16日,全市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在蓬安县河舒小学举行。当天,该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传习基地集体展演,师生们现场通过演艺歌...

  10月16日,全市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在蓬安县河舒小学举行。当天,该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传习基地集体展演,师生们现场通过演艺歌舞、书法、剪纸、象棋、魔术、变脸、朗诵、金钱板、花样跳绳、竹竿舞等节目,展示了该县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剪纸治好了孩子的“多动症”

  走进河舒小学,伫立于古色古香的学校礼堂前,“厚德载物”的仿古牌匾和“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的仿古对联及礼堂上方的《劝学》字画映入眼帘,散发出先哲圣贤的礼仪、书香之气,参观人员无不沉醉其中。

  河舒小学少年宫手工活动室,栩栩如生的剪纸装“活”了教室,马儿、蝴蝶、飞龙好似在眼前闪现。孩子们静静地剪,观摩人员你一言我一语不停赞许,一件件惟妙惟肖的作品渐次展现。

  “静下心来,专注地做一件事,这对小学生而言,是最大的收获。”谈到剪纸对学生的影响,河舒小学老师刘丽娟说,“有些调皮的男生可能连十分钟都坐不住,但是剪起纸来坐一个小时都没问题,这些孩子的家长都说剪纸治好了他们家孩子的‘多动症’。”

  剪纸作为河舒小学少年宫特色项目之一,深受同学们的喜欢。与此同时,音乐室琴声悠扬,歌声曼妙,或高亢激昂、或清风淡雅,仿佛让人置身于醉美的草原之中;舞蹈室的身姿说不上婀娜多姿,态度却是认认真真;乐器室的器乐声相得益彰;书画室小手下的楷书、行书潇洒自如;经典诵读室的声情并茂;绘画室的变废纸盒为作画道具、鹅卵石的彩绘等,都让参观人员赞不绝口,意犹未尽。操场上,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正在进行,娴熟的动作,精彩的比拼,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作为蓬安县第一家乡村学校少年宫,该校少年宫依托民族传统文化,精心开设了很多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活动项目,音乐、美术、书法、体育、棋类、竹编等20个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普及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现在有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的孩子在学校就可以学习琴、棋、书、画,既减轻了课业压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河舒小学校长刘英明说。

  近年来,蓬安县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发展纳入学校正常工作计划和范围,把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重点,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园。2011年以来,建设中央项目乡村少年宫9所,完成自建项目少年宫44所,实现了少年宫的乡镇全覆盖。

  跳绳让操场成为学生的秀场

  “各位嘉宾,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来自杨家小学的竹竿舞展演现场……”只见两队人马,有的同学蹲在地上操纵竹竿,其他学生则排起队伍,一个接一个地从竹竿开合缝隙中跳过,接力表演由单人到双人、多人并进,配合默契。伴随着轻柔的音乐,间或夹杂着清脆悦耳的竹竿敲击声,学生们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潇洒自然,顺利穿越竹竿,共同演绎出美丽的舞蹈。

  据悉,竹竿舞原是黎族、佤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它的节奏及律动非常适合中小学阶段活泼好动的孩子,因此深受孩子的喜爱。为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内容,2011年,杨家小学将竹竿舞引入学校大课间活动中来,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课间活动。

  “好厉害呀!跳绳居然可以这样跳……”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节拍,来自海田小学的同学们正在舞台上表演花样跳绳。不时地变换着跳法,单人跳、双人跳、团体跳、交叉跳、绳中跳、多绳跳看得人眼花缭乱,精彩的创意引来台下阵阵喝彩。

  海田小学是一所拥有500余名学生的中心小学,全校最大的运动场地是一块周长不到200米的操场。该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跳绳这一传统项目作为特色进行打造。同学们和老师在一起群策群力,开发了不少新式跳法,其中包括十字绳加绳中绳的跳法,还给它取了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叫“彩虹跳”。已经跳了四年的张超同学告诉记者,“不是简单的一二一,随着难度的提升,跳绳者会感到操场成了自己的秀场。”

  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时,蓬安县坚持实施“一片区一亮点,一校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实验小学的民族舞蹈、周口小学的根雕艺术、城东路小学的少儿合唱、河舒小学的礼仪教育、新园小学的棋文化、金甲小学的剪纸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建设,引导青少年继承传统美德,弘扬良好风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金钱板演绎《百牛渡江》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来自锦屏小学的《相如长歌》少年版正在上演,两位小学生塑造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轮番登场。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打杂,身着汉装来喝酒的客倌,加上声音浑厚的配音,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以前在电视里看过史诗歌舞剧《相如长歌》,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少年版的,演得真好!”一位观众不由自主地感叹。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挖掘本土文化,地处相如故城的锦屏小学在2011年便开始排练由学生们自己演绎的少年版《相如长歌》,该节目不仅成为全县艺术节上的招牌节目,还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组拍摄的《寻找司马相如》纪录片中呈现。

  “百牛渡江是啥子,你听我们慢慢说……”来自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表演《百牛渡江》金钱板。以“百牛渡江”为主题,一手持快板,一边说唱,百牛渡江般的气势,独特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欢呼。

  据了解,该节目是在金钱板的基础上,借助歌舞、小品、相声多种形式,融入了川剧、四川清音、民歌、舞蹈等元素,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将农耕文化、码头文化、水文化等非遗文化编成节目搬上舞台,既打造了旅游品牌,又传承了传统文化。该节目于今年八月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少儿曲艺大赛决赛”一等奖。

  近年来,蓬安县为了更好地推进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从2013年起,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篇目列入初中、小学语文期末质量监测内容中。

  与此同时,在各中学开设舞龙活动课,组建学生舞龙队,济渡中学、巨龙中学的学生龙舞队参加2013年全县“舞动中国梦·放飞中国梦”舞龙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开展《嘉陵江船工号子》教学,各学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设了雕刻、麦秆画、泥塑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手工活动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动手能力。(周亮 曹鸿鸿 刘永红)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 少年

上一篇:蓬安县周口幼儿园举行“感恩敬老”主题活动
下一篇:全市首届广场舞电视大赛蓬安“斗舞”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