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来自中国绸都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的报告
2014-10-22 17:42:21   来源:   

  敢问丝绸之路路在何方  来自中国绸都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的报告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拜读宋代知事、诗人邵伯温...
  
敢问“丝绸之路”路在何方

来自中国绸都南充丝绸产业发展的报告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拜读宋代知事、诗人邵伯温的名篇佳句,我们似乎看到:万家灯火,照亮十里丝绸市场里的人潮涌动;可与月色媲美的绮罗,扮靓了春风轻拂的果城之夜。好一座繁荣兴旺的丝绸之城。

  这就是南充丝绸的历史写照。这就是千年之前的丝绸之城。

  辉煌历史

  南充,古为蚕丛之地。夏商周时期,发展日盛,据《华阳国志》记载,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的丝绸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秦汉时期,丝绸业一跃成为南充的一大经济支柱,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誉。唐宋时期,阆中和湖州是全国两大蚕桑中心,当时南充的丝绸产量和质量均称冠全国,有绸、绫、锦、绢、丝等十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供品,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化之誉”。明清之际,《继文献通考》说,四川丝绸以南充顺庆、保宁等地为最盛,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货源供应地。1915年,192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荣膺金奖。此次获奖,再次将南充丝绸推向了世界丝绸业的巅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充丝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全行业年发种126万张,生产蚕茧55万担,年发放茧款近3亿元,生产丝绸产品13个大类,200多个品种,数千个花色,总产值超过15亿元,上缴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产品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60多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南充丝绸工业总产值占全省丝绸工业总产值的1/3,蚕茧产量占全省的1/4,出口生丝占全省的1/2,出口绸缎占全省的3/4,南充丝绸外贸收购总值占全省丝绸的近一半。南充被确定为全国4大蚕桑基地、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资料显示,当时的南充数百万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栽桑养蚕,4个城里人就有2个人吃丝绸饭;南充工业的半壁江山,乃丝绸工业。连续举办4届的“南充丝绸节”和五星花园手舞绸带当空舞的天仙织女雕塑,无不向人们昭示“丝绸之城”的古代文明和现代丝绸业的兴旺发达。

  凤凰涅槃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天有不测风云。时间追溯到1994年,一路走好的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国际丝绸市场萧条,生丝、胚绸出口受阻;国内丝绸产品流通秩序混乱,生产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南充丝绸业开始由巅峰一步一步滑向低谷: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全行业开机率不到40%,下岗职工人数超过了在岗职工的一半。与此同时,行业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暴露无遗。截至1996年底,全市丝绸业累计亏损高达5.23亿元,其中8户市属以上企业累计亏损达3.88亿元,23户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91.35%,久负盛名的南充丝绸业濒临全面崩溃边缘。同时,由于亏损严重、债台高筑,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

  不经意间,南充丝绸业由“摇钱树”沦为“苦菜花”,由熠熠生辉的“绸城”沦为如履薄冰的“愁城”。

  南充人的根,是丝绸之根;南充人的血脉,涌动着丝绸的灵光;南充人的名字,因丝绸而响亮。

  作为最具历史沉淀的传统支柱产业,南充丝绸业的“大厦”是轰然倒塌、烟消云散,还是固本强身、一跃而起?南充丝绸业何去何从,对于这座因丝绸闻名的城市而言,注定成为无法回避而又酸痛的话题。

  “南充的丝绸产业,是南充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出口优势产业和情结产业,只能做强、做大,做精、做久,决不能毁于一旦,愧对历史。”南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领导异口同声,掷地有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猎猎战旗催征程。从1997年1月起,一场以振兴南充丝绸业为核心的持久攻坚战打响了……

  在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充茧丝绸行业励精图治、负重拼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围绕“脱贫解困,优化产业”的思路和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目标,通过抓改革转机制,抓调整谋发展,抓生产保稳定,努力排除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障碍,推动行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001年1月,南充丝绸业终于摆脱了长达七年的亏损局面,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2005年4月,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6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七届西部博览会上视察南充展厅时,盛赞“南充丝绸全国有名”。

  2007年10月,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充召开;

  2010年8月,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和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在南充召开;

  2012年2月,南充丝绸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3年12月,南充成为丝绸及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据统计,2013年,南充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达72户,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工业增加值60.7亿元,利润8.6亿元,入库税金2.1亿元,出口创汇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4.3%、35.6%、68.1%、12%。

  风雨后的彩虹更艳丽。南充,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真丝绸生产基地,丝绸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位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产品出口达112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达到200多个。

  “南充茧丝绸行业发展得比较好,在全国丝绸行业规模是第一的。从上游蚕桑基地,一直到下游茧丝绸的加工,都值得借鉴,很有发展前景。”原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在南充考察调研时说。

  七路并进

  丝绸行业是一个特殊的传统行业,更是一个市场化比较强的行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作为西部地区的南充,为何能重振昔日雄风,上演华丽蝶变?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大量资料分析,终于探寻出了个中奥妙。

  ——夯实原料基础。蚕桑生产是丝绸行业的基础,是丝绸企业的“第一车间”。为打破蚕茧量少、质次这一“瓶颈”,南充市充分借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发展两大平台,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和“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倾力发展壮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狠抓劣质桑树嫁接改造,集中连片发展标准化密植桑园;运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养蚕大户,并创造出了闻名全省的栽桑养蚕“南部先锋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巩固发展桑树木总量99万亩,良桑率达75%,拥有省级蚕桑基地县6个,蚕桑基地乡镇50个,养蚕大户4000余户。2013年,全年发蚕种63万张,收购鲜茧近900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近3亿元。与此同时,南充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步入全国前列,并获得国家“星火计划”支持,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饮料、桑果酒、桑葚醋、蚕沙保健枕、蛹虫草、丝绵被等一大批利用副产物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大规模生产,进入市场。

  ——力推技术革新。近五年来,全行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达10.5亿元,新增无梭箭杆织机200余台,并从意大利、法国等国进口电子提花机、平网印花机和数码印花机等先进设备。大力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相继研发了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高档丝毛混纺提花绸等20多个高端丝织新品和新技术。南充研制出30多项蚕业高效省力机械先进设备,销往全国各地,雄霸全国并进入世界,南充已成为世界蚕业机械设备研发中心。目前,全市拥有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试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先后落户南充。

  ——实施品牌战略。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成就一个优势的企业,一批优秀的品牌势必支撑起一个优势的产业。南充坚持自主研发和“产学研”联合研发相结合,逐步走出了一条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丝绸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获得高档丝绸标志产品认证3个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2013年,在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十届名牌产品名单中,南充丝绸行业有7个产品被授予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六合”、“依格丝”、“爱肤尔”、“大丝之道”、“银河”、“美亚”、“长叶”、“卓尚”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誉中外。阆中丝毯厂生产的系列地毯旅游产品,被国内同行誉为“东方软浮雕”。“长叶”经瑞士认定为“信心纺织品”合格,并被一些国外企业确定为免检产品。南充已成为POLO(颇罗)、G2000、U2等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在西部地区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

  ——创新营销方式。顾客需求是企业的万事之本。南充丝绸业界积极通过建设连锁网店和利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着力寻求与消费者需求直接链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全市20多家丝绸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开设丝绸专卖店达150多个,部分丝绸企业还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营销办事处。全市20多家丝绸企业进行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逾亿元,并呈逐年上升态势。依格尔公司通过建立直营店、专卖店、专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已获得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哈锐斯)的通行证,阿里巴巴、淘宝网已分别作为国际、国内的主要营销网络渠道。六合集团在网上开设的“百年六合”直销店,网上销售额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30%以上。

  ——促进集群发展。南充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动丝绸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以六合集团为龙头的高坪区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和占地1000亩的嘉陵区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通过实施深度开放合作战略,培育和引进了深圳新维、深圳富安娜、宇宙家纺、南部嘉佳、广东名瑞等30余户丝纺服装产业龙头型、基地型和关联、配套型企业集聚落户,并促成了南充顺成纺织与浙江金富春的合作联姻,形成了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炼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和具有南充鲜明特色的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也正式看中南充丝绸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中国中丝集团与南充正式签订总投资达25亿元的中国西部茧丝战略储备中心及产业链联盟投资合作协议,力争5年内拉动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弘扬丝绸文化。丝绸文化是丝绸产业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在推进丝绸产业发展进程中,南充可谓在丝绸文化上做足了文章。丝绸之城织女雕塑、绸都大道、丝绸文化公园、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精品馆、蚕桑文化博物馆、丝绸文化展示馆、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丝绸文化硬件设施,不仅提升了“中国绸都”南充的文化软实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丝绸文化、丝绸旅游、丝绸经济的互渗互融。同时,南充还成了丝绸文化研讨会,建设了西部绸都网,编排了大型歌舞《嘉水绸韵》,编印了《天上取样人间织。中国绸都·南充茧丝绸文集》。今年,南充日报、南充晚报还在全市开展了《记忆中的南充茧丝绸》征文和《南充丝绸人》系列报道。

  ——政府强力推动。为推动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南充成立了丝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茧丝绸协调办和茧丝绸行业协会,编制了《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规划》和《南充市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意见》、《关于强力推进蚕桑产化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茧丝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并建立了丝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项目推进上,市领导经常深入到园区、企业调研,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丝绸产业,丰富中国绸都内涵,南充正紧锣密鼓筹备明年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南充)国际丝绸服装博览会。“丝博会”将以“弘扬丝绸文化,深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以“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为宗旨,以“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拓市场”为主线,通过举办丝绸服装展览交易、发展论坛、项目洽谈等专业活动,致力打造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丝绸服装产业盛会和深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丝绸服装高端专业展会、国家商务部A级展会和UFI(国际展览同盟)认证展会。

  “在全国50多个丝绸的主产区城市中,南充市委、市政府对丝绸产业发展是最重视的。南充丝绸产业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在南充市考察调研时指出。

  扬帆远航

  居高声自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去年秋天,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也明确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路一带”不仅是国际关系层面上的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也是丝绸行业开拓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大利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充又该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对接“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全市茧丝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呢?记者采访了市商务和粮食局局长杨明君。

  产业发展正当时。“丝绸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底蕴丰厚的文化载体和富有生命力的宝贵遗产,对四川而言也是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朝阳产业。”杨明君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商务部、省商务厅先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均明确指出要“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这无疑显示出丝绸行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对于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南充而言,当前正是加快提升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期。长期以来,茧丝绸产业就被我市确定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成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对象。在《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中,南充进入全省茧丝绸加工产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事业版图。在国务院公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省政府发布的《川东北经济区规划》中,以丝绸为重点的南充轻纺服装产业基地进入规划。基于南充丝绸产业在国、省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必将在产业资金、项目、市场等方面得到国、省的大力支持。

  目标直指“两基地一中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形势下,南充将深入实施“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战略,整体提升茧丝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把南充打造成西部优质茧丝原料基地、丝纺服装生产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茧丝绸集散中心,实现由茧丝绸大市向茧丝绸强市转变,努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贡献,为南充“中国绸都”这张城市名片增光添彩。力争到到“十三五”末,全市桑园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蚕茧60万担,丝产量5000吨、丝织品8000万米、丝绸服装及服饰品5000万件(套),实现丝纺服装销售收入250亿元,丝纺服装出口突破3亿美元。

  “七化”举措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创建。杨明君颇有感触而又充满信心地说,推进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创建是当务之急。下一步,南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蚕桑生产基地化。按照“政府引导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合作组织全面参与”的思路,集中连片发展优质高产蚕桑基地,促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着力产业发展链条化。整合茧丝绸资源,实施全链条开发,构建涵盖桑、蚕、种、茧、丝、绸、服装、家纺、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全面、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三是着力产业发展集聚化。加快茧丝绸产业园区建设,搭建茧丝绸及关联企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平台,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茧丝绸产业发展集群;四是着力工艺设施设备现代化。大力推广研发代表茧丝绸行业先进生产力的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及管理,促进蚕桑生产省力化、缫丝智能化、织造数码化、后整理精美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产品质量;五是着力产业发展品牌化。加强丝绸文化和丝绸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把“中国绸都”培育成南充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共同品牌,把丝绸产品做精、做美,做出时尚,做出高端,实现丝绸产品平民化和高端化齐头发展,市场内需化和国际化同步跟进;六是着力产业发展融合化。积极推动丝绸产业与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教育业和文化创意业等诸多行业与产业进行多元化大融合,开启丝绸文化工业旅游及丝绸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七是着力政府服务平台化。重点搭建政策扶持平台、投融资平台、商贸会展平台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

  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充这艘丝绸产业巨型航母一定会扛起“中国绸都”这面大旗,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继续弄潮搏击,扬帆远航!( 吴成国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中国 产业发展

上一篇:南充高中倾力打造中国知名重点高中
下一篇:中法农业科技园正式落户南充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