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蓬安县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全面小康不落下一人
2015-09-08 11:24:29   来源:   

  四川省蓬安县凤石乡探索推行以羊生羊传递式扶贫助贫困户脱贫。刘永红摄。  连片的柑橘树绿意逼人、小微水利点缀在田间地头、新修的水...

  四川省蓬安县凤石乡探索推行“以羊生羊”传递式扶贫助贫困户脱贫。刘永红摄。
 

  连片的柑橘树绿意逼人、小微水利点缀在田间地头、新修的水泥路山村里蜿蜒……自担任黄粱村扶贫第一书记以来,蓬安县经信局干部康溉用一年时间,让黄粱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头换面。按照县里对扶贫第一书记的要求,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康溉将会继续留在黄粱村,直到全村脱贫。

  从去年开始,蓬安吹响扶贫开发攻坚的号角,在这场以实施精准扶贫为基础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中,171个扶贫工作队,超过500名干部相继被派往最前沿的贫困村。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入户调查,为每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用3年时间,不但要帮助各自负责的村庄找到最合适的发展之道,还要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按照蓬安县制定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8年,全县171个贫困村,20139户贫困户,总人口62395的贫困人口必须实现基本脱贫,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驻村扶贫 不脱贫不销号

  去年11月,康溉作为县经信局干部下派到正源镇黄粱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第一次走进黄粱村入户调查,从山下到山上3公里不到的距离,他用了2个小时。

  一个星期内他到同一家贫困户走访了三次,走进昏暗茅草屋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始终是桌子上那唯一的一碗泡菜,只是每次去都会减少五六粒。

  村里人对这位衣着体面的城里干部反应冷淡。山高,地贫,能长的庄稼有限。勤不勤劳,日子都一样。

  康溉几个星期回家一次,从山上的羊肠小道到山下的水泥村道路,花在路上的时间是两个多小时,这趟不算长的山路,“一下隔开了两个世界”。

  这是驻村干部初次抵达派驻的贫困村时集体感受到的震撼——相如镇油坊沟村人均只有3分地,养不活一家老小;杨家镇伏岭村,全村217户人家五保户就有24人,35岁以上未婚男青年多达68人。全村房屋以川头架子土墙石板房为主,特别是海拔高的两个社没有一座砖瓦房;凤石乡芭茅村,人在里面不知道如何出山,留不住外来媳妇……

  地理位置限制外加田地、水、交通资源恶劣,信息闭塞的村子根本不可能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这些先天劣势衍生的后果接二连三:教育资源严重缺失,基本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抗风险能力差,一人生病拖垮全家。

  陈向廷今年七十五岁,在过去的74年里,他从未看见有汽车驶进村子。因为贫穷,陈向廷所在的伏岭村没有一条村道路,没有一处小微水利,没有一处人饮工程,海拔最高的两个社甚至没有一座砖瓦房。时间在伏岭村被定格在了70年代。

  陈向廷所在的伏岭村在蓬安县所有的贫困村中算不上突出,过去30年,这个曾经只有5条街巷,城区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滨江小县成长为拥江而立,城区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并拥有省级工业园区的嘉陵江边最生态的旅游城市。但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有伏岭村这样极度贫困的村落。

  即使作为一名本县干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时任杨家镇镇长、现任蓬安县招商局局长的李博文也绝对不会想到蓬安还有如此贫穷的一面。让李博文走进伏岭村的,是去年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的精准扶贫工作。

  李博文正是蓬安513名驻村扶贫干部中的一员,他们来自县直机关、部门、事业单位、乡镇。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从去年11月起,他们分别进驻散落于全县的171个贫困村,不脱贫,不销号。

  如果不是这场“扶贫大业”,这些不同部门的扶贫干部也从未如此真切地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跨越发展成果的背后:171个贫困村,贫困户20139户,贫困人口6239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5%。

  蓬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桂彪在实地调研后把这些贫困村称为蓬安的“伤疤” 。犹如木桶的短板效应,他们如果无法分享蓬安的发展成果,将会出现无法填补的缺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无从谈起。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超过500名干部由此进驻每一个贫困村庄,这些扶贫干部的使命是,入户调查,以贫困户收入为基本依据,为每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分类、动态管理,确保真正贫困的对象得到帮助和扶持。用3年时间,不但要帮助各自负责的村庄找到最合适的发展之道,还要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2015年,他们要实现35个贫困村,1.35万人的减贫目标。在蓬安县委的工作部署中,对于这个目标的表述非常简单:必须实现。

  这场真刀真枪、完全有别以往扶贫经验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正在刷新一直以来的扶贫模式: 扶贫必须“规划到户,落实到人”,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措施,将扶贫对象具体落实到个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一村一策 一户一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蓬安已从昔日的水码头发展成为嘉陵江边最生态的旅游城市。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不仅有现代化的工业,也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不仅有现代化的中心城市,也有闭塞落后的边远农村;尽管城市发展有目共睹,但也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居民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处于贫困状态。

  他们并不比西北等内陆地区更为贫困,但被发展的蓬安甩得太远。只要其中一个仍旧落后,另一个再高度发展,也承不起一个完整的蓬安。这是最基础的木桶短板常识。贫穷这块蓬安最突兀的短板,显然是同步小康一题中必须解出的答案。

  贫困人口面多量大,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3%,要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的工作目标,蓬安县平均每年要减贫1.3万人,加之贫困结构复杂,致贫原因多样且贫困村、贫困户呈插花式分布,非贫困村中有贫困户的现象较为普遍,54%的贫困户不在贫困村,不同家庭结构,不一样的生产要素,每个家庭也有不一样的发展需求。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解法可以帮到所有人。”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运明说,“只有下到最基层,才知道最有效的扶贫不是做加减乘除,它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精准扶贫有别于此前所有扶贫模式的关键。以往扶贫基本的操作始终是,扶贫专项资金到省,再按市、县、村逐一下拨。如今,贫困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以往“摊大饼”、“撒大网”的做法不再符合新的扶贫形势,必须得靠微观层面的努力。比如,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一切从扶贫思路的转变开始,扶持谁,谁扶持?责任必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温桂彪说。

  为此,蓬安县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2次、县政府常务会3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2次。与此同时,蓬安县县级领导分别挂钩联系一个贫困村,并负责督促联系部门的扶贫工作,各县级部门也纷纷确立了定点帮扶村。上半年,该县共印发了6期县级领导扶贫工作动态专报、4期督查通报,4个扶贫工作开展差的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县大会上进行了述职。

  对于扶贫干部来说,每天在与农民打交道时,都会遇上意料不到的难题,这也正是到户、到人精准扶贫的难处,同时也是价值之所在。

  李博文在伏岭村遇到的问题更棘手。起初工作队为村民引进脱贫产业是养猪,在把猪仔、饲料、技术培训讲座通知发给大家后,却发现许多村民没什么积极性,甚至有猪生病都懒得管。

  在一系列折腾后,李博文总算弄明白了,农民不是没有发展愿望,而是土地资源少,村民自己都吃不饱,更挤不出粮食喂猪。加之村里没通公路,高出的运输成本也让村民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再研究扶贫措施时,工作队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走访了一遍,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交通落后等12种致贫原因,根据不同技术、劳动力、生产能力等要素,为全村制订了“修路、建房、养猪、养羊”的扶贫措施,修路则被摆在了第一位。

  精准的扶贫措施让群众爆发强烈的脱贫愿望,陈向廷卖掉自家的牛集资修路,唐帮林则砍掉了挡道的十几棵核桃树,伏岭村群众更是自筹资金28万元用于修路。

  这是经验教训,此前这样的事就曾发生过。李博文觉得,扶贫,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关键是扶到点子上,找准穷根。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帮扶措施。蓬安实施区域化布局引导山区贫困村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平坝、河谷地区贫困村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城郊贫困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此同时,各个乡镇也开始精准发力,诸家乡针对贫困户缺劳动力的情况,扶持贫困户买马解决增收问题,平头乡根据实际为即将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解决路费问题,帮贫困户联系焊工培训和就业岗位。

  因户施法,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入手,逐户规划扶持重点,今年,蓬安县已将到位的2424万元专项资金精准分配到村到户,并对3124户实施产业和就业扶持、对317户实施异地搬迁、对1136户实施低保兜底扶持、对432户实施疗救助扶持、对358户实施圆梦助学扶持。

  多渠道进水 一个龙头出水

  相如镇油房沟村,曾是蓬安出了名的贫困村。去年,油房沟村成为了蓬安县实施“精准扶贫”的试点村,65户贫困户被纳入县里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一年时间,油房沟成为蓬安实施精准扶贫的试验田。

  2015年,蓬安县将争取到位的2424万元专项资金精准分配到村到户,并将力争整合交通、水务、农业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50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投劳4000万元。与此同时,从今年起,该县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30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并按20%的幅度逐年递增。

  资金如水涌入,如何才能让大量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蓬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蒲国说:“打好涉农项目组合拳,以扶贫规划为平台,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整合资源,变以往的各自为阵为整村推进。”

  对眼下蓬安的各驻村工作队来说,扶贫工作中难以调动资源这一“老大难”再也不成问题。这些掌握社会重要资源与权力的部门,调动与共享资源的优势与实力在精准扶贫上得以充分施展。“责任到人,规划到户”效果迅速而明显:各路神仙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蓬安县6个政府机构在为帮扶对象相如镇油房沟村制定脱贫方案时,开始各施所长:油房沟村和与之比邻的雁坪坝村被县农委纳入幸福美丽新村核心示范区;县国土资源局包揽了1000亩的土地整理任务;县水务局负责配套新村集中供水站和20余处小微水利;县交通局负责建设13.9公里水泥路、6公里生产道路。与此同时,通过招引业主,在示范区建鱼塘200亩,种植观赏莲藕100亩。

  除了这些“神通广大”的部门单位,县里的“清水衙门”也“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县质监局帮助睦坝乡柏树村完成二级广播建设;县人社局组织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7561人次,劳动力培训600人,实现转移就业575人。同时,县教育、卫生部门完成修缮村级小学3所、村级卫生站9个。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动真碰硬的扶贫开发战。考核对象包含乡镇党委、政府,县级“五大扶贫工程”责任单位,有帮扶任务的县级部门,驻村工作队。考核标准细分至35条,细到各单位一把手亲临村庄的次数。

  查实主要靠翻照片,穿同一件衣服的一律被视为一次,除非你能指出身边工作人员或所穿的衣服有变化。

  主导检查工作的扶贫移民局陡然成为决定各帮扶单位一把手政治前途的要害部门。

  某乡镇因为统一规划栽植柑橘树,被全县通报。一些帮扶部门还没有到过联系帮扶乡镇、村或者仅去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也被督查组曝光。

  严肃问责让所有参与到这场扶贫攻坚的单位都紧绷神经的同时也换来了扶贫的高效率。上半年,蓬安为贫困村新建通村水泥路63公里、小微水利设施371处。分类指导贫困户发展水果、干果等经济作物1.3万亩,出栏生猪3.1万头、家禽18.6万只,户均增收900多元。新建农村住房337套,改造农村危房645户,新建、改建住房339户,确保每个贫困户居有其所。

  而这一切,才仅仅是个逗号。(王陈 刘永红)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县 攻坚战 一人

上一篇:上海市宝山区政协来南充学习考察
下一篇:鹤鸣路封闭改造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