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南充新未来 成渝第二城
2016-08-23 08:35:39   来源:华西都市报   

e1fe25a7af2e296dda04d22e0a0cb912.jpg

  南充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南充名片

  南充历史悠久,公元前202 年汉朝设安汉伊始,是一 座 拥 有2200 多 年 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幅员 面 积 1.25万平方公里,总 人 口 754万,被誉为嘉陵江畔一颗璀璨明珠,闻名遐 迩 丝 绸 之都,久负盛名水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交 通 枢 纽 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是川东北经济、商贸、交通、科教、文卫中心,辐射周边 地 区 3000多万人口,在城市规模、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处在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的前列。

  “这里原来是一段U字形的河流,西河流经南充城区在这里绕了一个弯。”站在舞凤山往下望,55岁的杨东升感慨万千,离开家乡不到十年,变化太大了。西河荒芜的河滩望天坝长成了南充一个新的商住区,佳兆业、英伦城邦等小区已经入住。银行、饭馆、大型超市,以及西河体育公园在这里安家落户。

  千里嘉陵江从川陕大山奔涌而下,298公里长最靓的身段留在南充。江边坝上立起一座座新城,南充长大了,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增长到120万,成为全省(除成都外)首批3个特大城市之一,成为嘉陵江最柔美的记忆。

  乡土摄影家

  影像记录城市发展脚步

  昨日上午,南充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麾来到城北一个小区,敲开小区五楼住户任启芬的家门,拿出28年前拍摄的照片。任启芬已从嘉陵江下中坝小岛的菜农,搬进南充城中心成为市民,住房从当年的草屋、瓦房到城里的高楼。“乡土摄影家”杨麾连续28年追拍这一家人。

  1988年4月,初春的一个周末,35岁的杨麾从南充造船厂下江,花两毛钱坐上老乡的木船上岛。岛上全是河沙,沙地上排着整齐的茅草房,墙壁全是用芦苇扎成的,屋顶是清一色的干草。在村口的大沙包上有一户人家,女主人任启芬正守在茅草屋门前给一岁多的女儿梳妆打扮。丈夫在江边起早摸黑地帮人掏运沙石,而她在家里照顾一对儿女,料理几分地的蔬菜。

  2008年初春,改革开放30周年了,杨麾又想起了任启芬一家人。他再去下中坝,江东已经修建防洪堤。杨麾开车上岛,怎么也找不着任启芬的家了。下中坝搞开发,任一家人已经搬进城了。半年后,杨麾在南充城里找到任启芬,她已进城。彩电、冰箱各式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儿女们都在城里就业。

  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风吹进南充,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沸腾了,建楼房、修公路,昔日嘉陵江里无人问津的沙子、卵石,一时成了天然的建筑材料,江边的沙石生意立即火爆了起来。挑夫们把挖出的沙卵石筛淘后一筐一筐地装满船,起锚荡桨运往江岸,一担一担连人带沙过磅……

  到了2000年,挣了钱的老板们开始购进了机械化的挖掘和传输设备,帆影和纤夫已经消失;大片大片的芦苇湿地被高楼大厦取代;江边上劳作的汉子都南下打工去;十余座电航工程已经建成发电通航,江如平湖。江边很多乡村生活的痕迹和生活方式,也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杨麾用了十多年时间,拍一组“嘉陵江畔的挑夫”,他们见证南充城市的巨大变迁,照片像油画一样,多次获得大奖。

  坝上立新城

  从城市伤疤到城市名片

  南充城区的江边有很多“坝子”,本是嘉陵江水冲击形成的小平原,从南门坝、望天坝,再到下中坝、清泉坝,原本就是江边一个个河滩,随着南充城市空间的扩展,已经建设成一个个新城。这些坝子见证南充一步步走向特大城市的历程。

  环绕南充城的西河,顺着市区西北郊的西山脚下一路流淌,奔向桓子河大桥下的嘉陵江口。5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滩,舞凤山下,西河在这里形成巨大的U字形,3公里长的水路围绕一个诗意的名字:望天坝。由于这里地势低洼,夏季洪水年复一年侵袭,低洼潮湿,房屋被淹。作为连接顺庆老城区与华凤北部新区的重要一环,随着西河“截弯取直”,望天坝华丽转身,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2010年1月,《南充市白土坝-望天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出炉,将“两坝”片区定位为以高等教育与居住为主体功能,兼有适当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佳兆业”来了,“英伦城邦”来了,他们带着扩城的理念,在荒滩上建起一座新城。南门坝,距离嘉陵江江边仅仅50米,两平方公里的旧城里住着3000多户人家,没商场、没学校,糊的篱笆墙,烧的是柴火和蜂窝煤。在发展中沦为城中村、贫民窟,人们称之为“城市的伤疤”。

  2009年,南充投资20亿元,启动史上最在城中村改造,范围为165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80万平方米,城中村85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将投入20亿元,政府将拿出6个亿用于改造工作,而其余的14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5年过去了,南门新城高楼林立,入口的大润发超市人流如织。红光路上流光溢彩,这里成为南充最繁华的城区,成为南充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产城一华化

  铲平43座山建立产业新城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南充,城区面积以每年新增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以每年增加近10万人、城镇化率以每年提升1-2个百分点的势头迅速增长,城市规模和城市质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城建起了,大批农民涌进城来,住在哪里,又在哪里就业?南充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口,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破解“谁来改”,统一规划—破解“怎样改”,市场运作—破解“钱从哪里来”,政策支持—破解“人往哪里去”,整体联动—破解“工作如何做”等问题。

  潆华工业集中区,铲平43座山,南充城区北部建立一个工业园区、一座产业新城。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医院、法院和公安局都已配套齐全。新型城镇化,大量农民成为市民,涌入城中“新城”,他们进城来,过得可好?

  没有资金,没有地块,工业园区怎么搞?在小山绵延的南充城市北部,挖山填沟建园区;“以商补工,以园养园”为园区募集庞大的建设资金,产城一体的建设模式在西部丘陵山区具有示范意义。这是一个产业园区:几十家企业签约入驻。这还是一座城:小区、农贸市场、医院、法院和公安局都已配套……15平方公里的潆华工业园区,也让南充城区向北拓展15平方公里。4年时间里,铲平43座山,南充城区北部建立起了这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工业城。公交车来往穿梭在大道上,车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园区产业工人。沿途串联了潆华工业园区、兰渝铁路南充站、川东北汽贸中心、潆溪职教城、川东北农产品物流中心。

  火车北站通车后,绿地城的“总部经济”火热招商,高科技含量的鑫达材料产业园开业。

  一座座新城崛起,一大批农民进城,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南充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作,努力促进人与城镇的有机相融、和谐共生。(鲜宝琛 记者 苏定伟 摄影 李永平)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成渝第

上一篇:南充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职大会举行
下一篇:巴广渝高速营山至广安段开始试收费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