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南充:比学赶超你追我赶 决战全胜脱贫攻坚
2016-08-30 08:37:38   来源:南充日报   


西充县双龙桥幸福美丽新村。记者陆待君 摄

   8月29日,蓬安县脱贫奔康产业园内,村民们正在蔬菜大棚内劳作。目前,全市已建立258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1.5万户。记者陆待君 摄

  ■全市8000多名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今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整合项目资金31.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市已减贫69384人。

  ■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社组织“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新机制,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共建立258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1.5万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建立“三个一”调度推进机制和“三个一”督导暗访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包括“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层层压紧压实责任。

  初秋时节的南充大地,骄阳似火,暑气蒸人。

  尽管“秋老虎”来得之猛,可人们对脱贫攻坚的热情丝毫未减,呈现出全民参与、多方联动,打总体战的新局面。

  走进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但见一条条乡村公路环绕整个产业带,一座座经过易地扶贫搬迁和“五改三建”后的川北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渠宛若毛细血管通向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果园、养殖场、鱼塘一片连一片……不到一年时间,变化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群众对摘下“穷帽子”、戴上“富帽子”充满信心。

  安溪潮村的变化,仅仅是南充市决战全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一切围着脱贫转、一切扭着脱贫干、一切盯着脱贫看,推动形成多点发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

  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时刻,南充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决战决胜!决战全胜!

  锁定三大目标任务:今年南部和蓬安两个贫困县“摘帽”、317个贫困村出列、13.6万贫困人口脱贫。

  对照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全市上下一切围着脱贫转、一切扭着脱贫干、一切盯着脱贫看,推动形成了众志成城、背水一战、攻坚拔寨的决战态势。

  数据更具说服力:今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整合项目资金31.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市已减贫69384人。

  南充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南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特别是省委书记王东明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南充脱贫攻坚要在全省作出示范、走在前列。”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南充市仪陇县督导脱贫攻坚时,对南充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市委、市政府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

  脱贫攻坚,博的是实干,拼的是落实。“指挥员”靠前指挥,“尖兵”下沉一线,农牧业专家向贫困村“集结”。

  去年仲春时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马鞍镇险岩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亲人们”。驻村帮扶领导来了、帮扶单位来了、“第一书记”来了、农业技术员来了、畜牧专家来了,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也来了……他们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回家!

  随着“五个一”帮扶机制的落地落实,全市8000多名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披星戴月地干,实现了扶贫项目的快速推进。

  安溪潮村村民谭信显告诉记者,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起来了、危旧房屋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实施完了、公路通到了村组、便民路通到了户,低保政策兜底和教育医疗保障等惠民政策一一兑现落实……一件件实事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干部带领干,群众跟着干。在安溪潮村,无论是修路、架桥、治水兴水,还是搞产业基地,当地农民纷纷投工投劳,甚至以资金、土地入股,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强产业、助民富。四川绿科禽业在安溪潮村投资建设蛋鸡养殖脱贫奔康产业园,吸收48户贫困户入园参与蛋鸡养殖,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至7万元,当地10多名贫困农民进入园区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3万元。当地村民自豪地说,有了龙头企业,我们不仅在园区务工有稳定收入,而且还有土地租金和二次返利,今年就可以甩掉“穷帽子”、戴上“富帽子”。

  南充市委书记、市长宋朝华的办公室里挂有两张作战图,一张是脱贫攻坚图,另一张是项目攻坚图,将脱贫攻坚、项目攻坚作为两场战役来打。市、县、乡三级层层“挂图作战”,对照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一项一项地推进。每一个季度现场推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已开展两次全市性的脱贫攻坚大拉练。特别是最近结合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分4个组对全市脱贫攻坚推进情况进行了现场拉练、现场观摩、现场验收,形成了“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决战攻势。

  突出问题导向,重在查漏补缺。宋朝华履新不到1个月,就3次深入仪陇、蓬安、南部督导脱贫攻坚,冒着高温酷暑,进村入户摸实情,检查项目进度,查找突出问题,要求对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难点瓶颈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一销号,确保事事有成效、天天有进度。

  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坚持天天盘点、天天通报,压力传导、倒逼进度,形成了“水紧鱼跳”的攻坚氛围。

  “再大的压力、再大的困难,这项工作必须往前推,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啊!”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伯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50天时间建起了食用菌大棚,30天时间修建一条通村水泥路,不到半个月就建起一口山平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关键阶段,非常之时,必须采取非常之举。南充市委明确要求,从7月份开始,全市各级干部暂停一般性休假请假、暂停一般性学习培训、暂停一般性外出考察,集中时间、集中心思、集中力量决战脱贫攻坚。

  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确保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当家产业

  向贫困宣战!核心之要义———兴产业,断“穷根”!

  如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始终把产业支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下决心培育老百姓当家产业!”宋朝华下基层调研讲得最多的是引进龙头企业和培育更多的致富能人,这样才能实现老百姓持续增收,才能确保今年脱贫“三大任务”首战首胜、首战必胜、首战全胜。

  机制创新,点石成金。南充在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社组织“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新机制,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目前全市已建立258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1.5万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一个个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强势崛起,不仅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的有效流动,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户想致富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五无难题”。

  一塘塘的荷花惹人眼球,往池塘边一站,就被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所陶醉。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村民杨国英、代芝良指着家门口几百亩荷塘说,这是南部县实施的产业扶贫建设的莲藕基地。

  “发展莲藕的经济价值极高。”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莲藕、莲子、荷叶茶、藕粉、莲芯等农产品市面价格都看好,而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与八尔滩湖风景区形成了互动效应,带动了周边20多户农民发展乡村农家乐,有40多户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参与脱贫奔康产业园莲藕基地建设,户均增收3万多元。

  在封坎庙村采访,这里不仅成片发展了莲藕产业基地,而且依托温氏集团组建了家禽养殖合作社,建立了脱贫奔康产业园(家禽)养殖小区,3个大棚吸引20户贫困户参与肉鸡养殖。南部县大力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是南充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真实写照。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南充在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时,秉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约发展”的理念,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雷同化”。

  事实也是如此,南充市在推进产业园建设中,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整合政府资本、社会资本、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在每一个贫困村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确保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

  因地制宜建园区,尊重农民意愿选产业。南充用“五步工作法”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第一步选产业:根据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养习惯,召开院坝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第二步定规划: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和帮扶部门、群众代表共同制定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发展规划。

  第三步引企业:在搞好规划、建好园区的前提下,引进真心干农业、真情带农民的龙头企业。

  第四步聚要素:制定激励措施,落实支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聚集技术、品牌、服务等要素资源,抓好园区产业填充。

  第五步严考核:坚持日督查日通报,逗硬奖惩,强势推进产业园区发展。

  远看乌龟壳,近看红山坡;野草难生长,飞鸟难歇脚……

  声声童音入耳,滴滴汗水沾裳,一曲童谣唱尽险岩村昔日贫穷的辛酸。

  险岩村与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毗邻,这里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差。记者来到险岩村采访,但见昔日的土坯房,建成了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昔日的泥结石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有了当家产业。

  走进险岩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食用菌大棚,眼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大棚采菇。见到记者的到来,这位叫张守方的老年人放下活儿与记者聊起来,“过去我喜欢打麻将,成天泡在牌桌上,手气好的话,还能赢几个零花钱,手气孬的时候,还倒巴钱。”张守方讲着讲着,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钱,这就是今天早上卖香菇的钱。他笑呵呵地说:“过去牌桌上混日子,今天在大棚里种植食用菌搞‘大钱’”。张守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袋食用菌的成本只有几角钱,一袋香菇的纯利润有1.5元,今年把银行的几万元贷款还了,至少到手还有5万元,年底就可以摘掉“穷帽子”。

  洗脑子、转观念,培育懂产业、闯市场的新型农民。去年3月,驻村工作组带领险岩村48名贫困群众外出考察了食用菌和生猪养殖等产业,让群众大开眼界,纷纷表示要承包土地和租赁园区大棚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不到两个月时间,该村就迅速建起了80亩脱贫香菇产业园。

  人们不禁要问:户户有了当家产业,如何规避种养业风险?南充在产业扶贫上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一是调节带动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分配,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建立风险基金,规避农民的风险。南部县楠木镇驷马村为推动贫困户生猪养殖,安排30万元项目资金建立了养殖风险基金,贫困户养殖的生猪一旦发生死亡,按购买价格补偿,消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记者踏访南部县升钟镇柏树垭村,新栽植的核桃果树郁郁葱葱,3年后就将进入丰产期。“现在村子里引进祥和农业公司发展核桃产业,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既能入园打工挣钱,还有入股分红”“我家栽植了200棵核桃树,养了50多只蛋鸡,种植了六七亩地的经济作物,今年就要脱贫”……敬天雄、敬国安、敬中阳、敬先文等村民们争先恐后告诉记者。

  业主何毅与记者摆起了龙门阵,之前他在外地打工,去年春节返乡看到父老乡亲还如此贫穷,萌动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自己投资连片发展核桃100亩,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带领12户贫困户发展核桃小庭院,并承诺:到了3年丰产期后,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回收。

  走进安溪潮村蛋鸡养殖园区,记者看到,整个蛋鸡养殖场自动喂养给食、自动捡蛋、自动除粪、自动检测系统。随着现代养殖园区的创建,当地10多名贫困村民进入园区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另外还有土地租金,加上年底分红,农民的收入更可观。

  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是今年就要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该村引进四川花好月圆农牧业公司,整村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已养殖野猪、骆驼、梅花鹿等特种动物3000余头,孔雀、鸵鸟等珍禽5000余只,现已初具规模,共吸纳了100多位村民常年务工。项目业主算了一笔账:公司每年支付土地租金90余万元,村民入园务工收入约110万元,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认养、代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加收入。这样算下来,入园农户人均年收入可以超过2万元。

  随着一个个产业园区的强势崛起,开启了贫困群众向幸福出发、向小康迈进的新征程。

  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强不强、为民情怀深不深、工作作风实不实的重要标尺,用最严的责任、用最严的督导、用最严的奖惩,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瞄准突出短板,精准发力施策。

  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着力办实一批民生实事。

  深入实施贫困地区教育帮扶计划,加快推进294所学校新改建,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市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15亿元用于扶贫助学,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八免五补助”等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基层首疗、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加快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年底前实现贫困群众县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贫困群众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

  “国家政策太好了,干部找人来帮我把房子翻修一新,就连猪圈、厕所、厨房都改建了,住起好巴适哦。”仪陇县铜鼓乡雁山寨村三组村民苏云德高兴得合不拢嘴,面对记者的到来,他用淳朴的语言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原来,苏云德住的小青瓦房年久失修,一遇下雨天,就用脚盆来接水,屋内潮湿阴暗,讲起那段辛酸史,苏云德眉头紧锁。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南充在实施住房安全保障上,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实用,决不贪大求洋,不产生新的债务负担。同时,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方便群众就地生产生活。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29日,今年省上下达南充易地扶贫搬迁980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20户、危房改造15635户,已按要求全面开工,坚决确保年底前全面建成入住。

  一栋栋川北民居错落有致,依山而建,前庭后院、鸡犬相闻……这是记者在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看到的一幅和谐美丽新村画卷。在采访时得知,这个聚居点现入住贫困户22户,都是马回电站库区移民易地搬迁户。油房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介绍说,围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村风村训、家风家训,开展了以孝老敬老、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村风文明建设,全村没有一起治安案件,没有一户上访户,没有一起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扶贫。按照省委书记王东明提出“四个锁定”的要求,全省脱贫攻坚蹲点督导工作电视电话会结束后,南充市委立即对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蹲点督导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用最严的责任、用最严的督导、用最严的奖惩,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严督导、重落实。宋朝华亲历亲为,利用双休日,率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冒着高温酷暑,深入南部县、蓬安县、仪陇县26个贫困村开展为期5天的蹲点督导,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实地察看项目推进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一”帮扶机制落地落实情况,要求蹲点督导全覆盖,明察暗访全天候,问题整改全到位。

  紧接着,28位市级领导、404名县级干部、996个帮扶单位、1290个驻村工作组、1290名“第一书记”、1375名驻村农技员全部下沉、蹲点督导,与贫困户家家见面,全覆盖、满辐射。

  全程考核、随机抽查、动态调整,一系列的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呼之欲出。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已召回“第一书记”49人、调整驻村工作组组长32人,处理工作不力的干部138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提拔重用科级干部886人、县级干部12人。

  建立“三个一”调度推进机制和“三个一”督导暗访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包括“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实行“9+5”暗访督查推进机制,成立9个督查组,分别负责对9个县(市、区)进行明查暗访,实行一日一快报、一月一推进、一季一拉练、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重点督查进度是否完成、标准是否达到和履职是否到位,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把各项部署要求真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决战决胜”到“决战全胜”,南充脱贫攻坚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地驱走贫困阴霾,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必将带领贫困群众走进小康社会。(记者 张德利)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上一篇:南充25万人完成身份证指纹信息录入
下一篇:南充将建首条自行车专用赛道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