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城崛起 活力四射
2018-03-02 09:17:02   来源:南充日报   

  大城崛起 活力四射

  南充频频亮相央视、走上世界舞台

  祯祯画面,记录南充发展。

  

 

  图片

  

 

  

 

  

  新春送暖,万物复苏;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如今的南充,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实现了历史的跨越赶超和突围突破。

  南充有速度,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预期,经济排位挺进“一方阵”、跑出“加速度”;

  南充有奇迹,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对外开放亿元以上项目纷纷落户、十亿项目接二连三、百亿项目历史突破;

  南充有经验,脱贫奔康产业园全省全国推广、重构政治生态肃清贿选余毒受到各方赞誉……

  在过去的2017年里,在2018年这个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春天,南充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以她瞩目的发展成绩和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频频亮相央视甚至平昌冬奥会这样的国际性、全球性舞台:

  2017年12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广南部县脱贫摘帽经验;

  2018年2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展示南充城市夜景;

  2月15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作为压轴戏出场、惊艳全国;

  2月1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欢乐中国年”节目连续4分钟连线直播阆中古城民俗活动及春节老人落下闳祭拜仪式;

  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川北大木偶惊艳全场,“南充” 名字全球回响;

  2月26日,央视纪录频道《餐桌上的节日》将阆中腊肉“端”到全国观众的面前……

  祯祯画面,记录南充发展,句句祥语,共祝南充明天。

  嘉陵江畔,璀璨明珠,大城崛起,未来已来!

  镜头一 2017年12月24日晚

  央视《新闻联播》推广南部县脱贫摘帽经验

  “在四川南充南部县,姚素琼的农家乐正在火热开张。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2017年姚素琼从贫困直接迈进了年收入超过10万块的小康生活。这一年,南部县的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0.7%以下。”2017年12月24日晚上7时,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我们的2017———全国28个贫困县摘帽 脱贫人口超千万”为题的新闻中,以南部县为例,报道了已摘帽县脱贫攻坚中的好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央视记者周伟在南部县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百万人口大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南部县全面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做到了不落下一户一人,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部经验。”

  南部脱贫摘帽是全市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7年以来,全市按照市委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聚焦”,紧扣“嘉陵、仪陇、高坪3个贫困县(区)摘帽、410个贫困村退出、8.3万贫困人口脱贫”三大年度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抓住时间点、下足“绣花功”、打好攻坚战,经验收评估,嘉陵区、仪陇县、高坪区3个贫困县(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评估;468个贫困村达到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退出贫困村序列,完成年度目标的114%;10.705万贫困人口达到贫困人口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实现脱贫,完成年度目标的129%。

  “强化决战决胜,坚持‘把挂帅出征贯穿始终,把挂图作战贯穿始终,把挂责问效贯穿始终’抓脱贫;强化责任落实,探索‘日暗访、日通报’暗访督查机制;强化产业培育,实行‘五方联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强化群众主体,创新‘三大行动’教育引导机制;强化党建扶贫,推行‘五带五强’工作法这五大工作举措是南充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我市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做到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连战连胜、决战决胜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坚定不移,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做好全面对标补短,抓好考核迎检;紧盯长远目标,超前谋划工作;强化跟踪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镜头二 2月12日晚

  央视《新闻联播》点名南充城市夜景

  “春节的脚步已经是越来越近,全国各地已经是张灯结彩,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在四川南充、重庆万盛、河南郑州等地,璀璨的灯光里大家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新春的到来。”2月12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春节的节日气氛中,点名“四川南充”,将南充城市夜景第一次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而春节期间,夜晚出门看灯光秀,则成为今年南充市民一大热捧的新春活动。无论是站在嘉陵区凤垭山孝心台观景平台上,欣赏嘉陵城区绚丽的灯光秀;还是去到高坪区江东大道,在独具特色的西域音乐中,观看上中坝嘉陵江大桥附近12栋高楼墙体上的巨幕光屏,观看丝绸飘扬,纪信忠义开大汉、陈寿万卷著三国、朱德元帅戎马征战的画面在巨型LED墙体屏幕上的一一呈现,倾听南充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夜幕中“娓娓道来”;或是在顺庆区滨江大道,看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上一张张脸谱通过大桥的光带呈现出来的变化多端和江对岸白塔公园里,宋代白塔一柱擎天,多盏巨型射灯向天空射出多束光线,柳绿花红、白鹤繁衍、落叶金黄、雪花飞舞等效果次第展开,领略南充四季的变幻,都是一种美轮美奂的享受。

  可以说,今年春节期间,“南充灯光秀”在朋友圈里刷满了屏。

  “南充致力于建设成渝第二城,如今大城市的味道更浓了。”据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南充主城区灯光秀吸引市民、游人观看达百余万人次。

  “城市亮化工程,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夜间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丰富人们的夜生活,而且对繁荣经济、发展旅游业、树立和展现一个城市的夜间形象、营造高尚的人文氛围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城乡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主城区亮化工程,紧扣“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战略目标,以嘉陵江城区段为轴来布设,扮靓嘉陵江,打造“最美江岸”,彰显南充现代滨江城市特色,使之成为成渝城市群中,有个性、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

  镜头三 2月15日晚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花鞋》惊艳全国

  一双双绣花鞋缓缓而来,头扎羊角辫的姑娘们微微探出头,轻移莲步,双脚时而紧紧合住呈一条直线,时而又像扇子一样打开……2月15日晚,在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由阆中春节文化民俗艺术团、星海音乐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132名演员共同演出阆中民俗节目《亮花鞋》,在春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里,在全国观众面前,几十名身穿绿色民俗服装的年轻女子,脚穿花鞋,俏丽活泼,清新婉转,脚上动作不断变换,时而紧紧扼住双脚,时而又像扇子一样打开,营造出足浪翻滚的艺术效果,让人眼花缭乱,生动地展示出逢年过节姑娘们展示绣花鞋的古老习俗,展示出姑娘们会针线活的勤快形象。

  为了在舞台上以更艺术的形式展示亮花鞋习俗,主创团队进行了创作探索。他们以传统的亮花台为原型,设计了一个二层楼高的房屋形态的巨型道具,长11米、高5米,堪称历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最庞大的道具。在5米高的道具上,通过挡片的上下移动,100多名舞蹈演员在上下场的调动中,完成了上百种亮花鞋舞蹈动作的展示。

  据了解,《亮花鞋》属于原创民俗舞蹈,表达着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亮花鞋》起源于阆中老观古镇,至今当地还依然保留着亮花鞋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姑娘们都要穿着新衣、花鞋,比一比谁做的女红精细,然后大家在一起载歌载舞,企盼风调雨顺,年轻姑娘们还会以亮花鞋为媒,赢得心上人的欢心。

  勤劳朴实的南充人,通过长达3个多月时间的排练,经过4次舞蹈编排修改,最终带着美好的期盼向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献上了一道带有浓浓的南充特色的问候和祝福,正是这份真挚的诚意和高水平的舞蹈艺术,让全国观众深深为之折服和着迷,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亮花鞋”这个川北民俗以及川东北还有一座悠久而又美丽的南充城。

  镜头四 2月16日中午

  央视《新闻直播间》连线阆中民俗活动和春节老人落下闳纪念活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与四川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说起来呢,是早在西汉时期,巴郡阆中人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了春节,中华民族才有了过春节的习俗,春节也才成为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印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正因如此,落下闳被称之为“春节老人”,而他的家乡阆中,被称为“春节发源地”。

  “听说四川阆中的年味儿特别浓,阆中过年的习俗特别有讲究。”随着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连线直播到阆中现场,一名身在阆中的央视记者向全国观众介绍:“现场特别热闹,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阆中的乡亲们就会祭拜落下闳。”随着直播画面切换,伴随着节奏感强有力的鼓点,在落下闳这位“春节老人”的雕像周围,围满了前来祭拜他的人们。

  “落下闳他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是阆中人,从小他就喜欢观天象,后来经过朋友的推荐,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带领着当时的天文学家一起创制了《太初历》,落下闳还把二十四节气纳入了《太初历》,让农事和四季的顺序相符合,落下闳确立正月为一年的开头之后,人们将正月初一当做新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也是提醒大家在春节之后就要开始耕种了,这就是春节的由来。”随着央视记者的介绍,阆中民俗活动赶年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春节老人”。

  据了解,作为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乡,南充正大力实施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十大工程”。具体包括打造落下闳科普教育基地、建立落下闳博物馆、编写落下闳科普读物、拍摄落下闳专题电视片、举办“落下闳天文学国际论坛”、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推动落下闳春节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落下闳故居、提升改造“落下闳观星楼”……

  2017年7月,首批四川10位历史名人正式公布,“春节老人”落下闳入选。随后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在学术研究、文化传习、品牌打造、文艺创作、文创产业等方面着力,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

  镜头五 2月25日晚

  川北大木偶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

  2月25日晚8时18分,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在万众期待中闪亮登场。其中,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大木偶“熊猫队长”尤其引人注目,他们与智能机器人相互配合,为观众献上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

  “‘熊猫队长’的创意来自中国的四川大木偶,是中国四川大熊猫故乡为我们献上的中国影像,参与道具制作的是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的唯一传承单位……”伴随着解说词和充满活力的音乐,2名“熊猫队长”蹦蹦跳跳登上舞台,在冰屏上穿梭,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在互联网隧道中穿梭,共同用曼妙的身姿画出了中国结、巨龙、北京冬奥会会徽,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相辉映,向全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的邀请,也向全世界展示出了川北大木偶的独特魅力。

  木偶大熊猫道具既要经受极端严寒和坚硬冰面撞击的考验,又要满足轻便有型、通体发光、操控自如的现场表演特殊要求,还要具备强烈的科技感,这样的挑战对于川北大木偶制作团队来说却是头一回。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要粘贴在固定位置,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

  木偶道具做成后,制作团队又面临大幅度的修改,对易磨损的地方进行全面的防护;排练期间磨损部位和演员失误摔跤造成损坏,必须当晚修复保证第二天的正常排练。从大年初二开始,制作团队在韩国每天冒着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天气,始终坚守在一线,及时抢修道具,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保障了演出任务。

  最终,“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四川,记住了川北大木偶,让川北大木偶闪亮了全世界。

  2月26日下午,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参与“北京8分钟”表演制作团队载誉而归。该院院长唐国良表示,这两个闪闪发光的熊猫大木偶将被送回南充展览。届时,南充市民可以零距离观赏大熊猫木偶。

  “增加科技含量是川北大木偶的未来发展方向,除此以外,还将进一步创新表演方式和制作工艺,让川北大木偶以全新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唐国良表示。(记者 杜 杰/文 梁洪源/图)

相关热词搜索:大城 活力

上一篇:国道347线阆中千佛九节梁段改线完工
下一篇:橙香扑鼻果满枝 客游乡村乐滋滋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