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充市委作出这项决定
2018-08-21 09:07:39   来源:南充日报   

  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力支撑的决定

  (2018年7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在南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加快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力支撑,中共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高质量追赶跨越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南充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南充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突破2000亿元、2021年突破2500亿元、2023年突破3000亿元、2025年突破3500亿元,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一)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做强产业支撑

  1、大力培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坚持紧盯前沿、整车带动、沿链配套,支持吉利、银翔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培育配套企业和沿链产业,打造配套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1700亿元。培育壮大油气化工千亿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切入、转型发展、优化提升,支持晟达、石达、联成化学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南充经开区转型升级,打造全省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坚持振兴突围、品牌引领、多元融合,支持依格尔、嘉美、富安娜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基地、丝纺服装加工基地和纺织服装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千亿产业集群,坚持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依托南充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和浙江传化等龙头企业,构建区域综合立体物流网络,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做精做优生态粮油、特色果业、有机蔬菜和中药材、现代蚕桑、现代林业、现代畜牧等特色产业,打造西部有机农业供给中心和现代农业强市,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

  2、大力培育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三环电子等龙头企业,打造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套区,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150亿元。着力培育新材料产业,依托鑫达等龙头企业,打造省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新材料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150亿元。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中铁联运、九天真空等龙头企业,打造区域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太极制药、康美医药等龙头企业,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园和中国西部生物医药产学研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着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中国西部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3、大力培育四大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南充云计算中心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向各行业融合渗透,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云制造等业态。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的集成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商务、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3D打印、虚拟现实、无人机等产业。培育发展创意经济,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研究,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城市设计、出版设计、新媒体设计等产业,促进田园文创、农耕体验等创意农业发展,把文化创意和生活美学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推动办公空间、生产线等创新资源与智慧仓储、现代交通运输等流通资源共享,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再造,推动政府闲置资源和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经济企业达到800家以上,新经济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二)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激活新量,做大经济总量

  4、提升资源质效。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专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坚决清退僵尸企业,分类引导低效企业,积极推动退城入园,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提高园区产出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强弱互补、抱团做大,实现规模化、组团式、全链条发展,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联盟和企业集团。

  5、坚持招大引强。确立主攻方向,紧扣“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100件大事”开展招商引资。瞄准重点区域,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西等重点区域,锁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0强“三类500强”重点企业开展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坚持专业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推进“双百”攻坚行动,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等,推动招商引资向高端化提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强链、节点企业补链、配套企业延链,力争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

  6、激发增长活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资源要素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做大做强国资国企,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做实做优市级投融资平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指定口岸、高坪国家开放口岸机场、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等申建工作,努力创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形成全域全程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丝绸、新能源汽车等“南充造”产品走出去步伐,壮大外资外贸总量和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达80家以上、外资(经)企业达100家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

  (三)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做优发展质量

  7、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换“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积极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奔腾计划”、专利倍增“奔涌计划”、创客南充“奔云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提升企业整体质量。推动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争取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加快集聚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提升创业小镇、高新孵化园承载和孵化能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多创新平台。力争2025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

  8、加快形成绿色循环发展方式。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以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城市。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建设顺高嘉、阆南西、仪营蓬三大片区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扎实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投入产出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9、积极推进品质革命品牌创建。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对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推进农业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工业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产品个性化精细化,切实增加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有效供给。实施商标品牌梯度培育计划,建立特色优势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支持“南充嘉作”等“南充造”品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天府质量奖。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有奖举报、惩罚性赔偿等制度。开展质量强市(县、区)示范创建。

  二、高品质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建设“成渝第二城”是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南充方案、南充行动、南充实践,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载体。全市上下必须坚定建设“成渝第二城”战略目标不动摇,做强城市龙头、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共建共享,努力建设魅力城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厚植独特优势。

  (一)加快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魅力城市

  10、构建大城格局。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新格局。优化主城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以江为轴、北拓南延、跨江东进、拥江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嘉陵江城市轴线,抓好沿江生态保护,梳理城市天际线,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起点建设北部区域,大力推动北部新城向荆溪、潆溪、搬罾延伸,打造新城新区核心组团;高水平发展东部区域,改造提升小龙、龙门片区,开辟主城东进新战场;高品质提升南部区域,优化调整经开区功能定位,打造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新城;高要求保护西部区域,优化以西山为核心的城市生态走廊,涵养主城生态发展永续空间。推动“南西蓬”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充、蓬安撤县设区,加快西顺嘉、顺蓬营快捷通道建设,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推动非主城功能向外疏解,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构建科学城镇体系,支持南部撤县设市,支持阆中、营山建设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支持仪陇建设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城镇和特色小镇。加快构建“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支持主城三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到1500亿元左右;积极鼓励其他县(市)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一个县(市)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到600亿元。

  11、优化大城功能。坚持里子与面子统一、时尚与乡愁统一、安居与乐业统一,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加快建设畅通城市,大力推进成南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和南充二绕、南潼、阆仪营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坪国家开放口岸机场和阆中机场“双机场”建设,协同推进利泽航电枢纽建设,拓展对外大通道;实施城市干道改造提升,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畅通内部大循环;抓好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城乡大联网。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升交通管控、视频监控、智能停车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拓展数字城管、数字公安覆盖范围和服务内容,建立全覆盖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推行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一卡通”,加快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让市民享受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宜居城市,深入实施地下管廊建设、公共绿地建设、休闲健身设施建设、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城市立面综合整治“六大工程”,切实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城市生活。

  12、塑造大城形象。坚持城市形态、城市生态、城市文态“三态合一”,彰显城市特质和独特魅力。塑造城市形态美,高水平开展城市风貌设计,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管理,有序推进城市坡屋顶改造,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精心打造“双子塔”“印象嘉陵江”、中央城市森林公园、滨江大道、燕儿窝中央商务区等城市地标、标美干道、特色商圈和城市会客厅,展示风格鲜明、魅力独具、现代时尚的城市意象。塑造城市生态美, (紧转2版)(紧接1版) 建好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彰显青山为屏、江河为带、绿地相连、园城一体的城市魅力,积极开展生态城市、森林小镇、绿色村庄创建,形成绿满山川、绿满田畴、绿满城乡的生态绿网体系,守护好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川中最秀美的丘陵、巴蜀最宜居的环境。塑造城市文态美,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建设“九馆六中心”等文化地标,集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建筑群落和个性文化景观,规划建设一批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和城市小品,打造延续文脉、涵养文气、传承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乡村

  13、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更加重视边界地区、边远乡镇、边角村组,统筹解决“插花式”贫困问题,确保2018年全市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坚持扶贫与扶智(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加快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示范村、示范线建设,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全面强化脱贫保障,集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严查“微腐败”“假脱贫”“不作为”,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爱激励,保持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和贫困村集中的乡镇党政正职及帮扶队伍基本稳定。

  14、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美化乡村环境,积极开展“美丽南充? 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污水处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淳化乡村风俗,抓好传统村落、古民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培育新乡贤人才,让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优化乡村治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合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15、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做响“国字号”农业园区品牌,不断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法农业科技园建设档次,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做响“两乡建设”特色化品牌,加快建设“中国晚熟柑桔之乡”“全国木本油料之乡”,同步建设全国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中国西部蛋鸡产业示范区。做响“南充嘉作”区域性品牌,大力发展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保健功能农产品、有机高端农产品和优质专供农产品,支持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和认证“三品一标”,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地域特色品牌”的品牌集群。

  (三)加快建设供给有效、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园

  16、持续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综合施策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等问题;支持南充高中、白塔中学等省一级示范高中发展,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推进南充“大学城”建设,支持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提升办学层次;加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华职业学院、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发展。加快建设“健康南充”,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五项基本医疗制度,推进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川北医学院(南充)国际医院等项目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改造,打造成渝医卫次中心。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做响做亮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嘉陵江民俗文化等文化名片,高水平举办国际木偶艺术节、国际文化旅游节、升钟湖国际钓鱼节等文化体育活动,持续打造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歌舞等文化品牌。

  17、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推进创业行动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社会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互衔接;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强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与专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促进社会关爱援助、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统筹发展;积极推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规范社会养老服务,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强化住房多元保障,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推进住房租赁试点,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18、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强化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隐患排查零死角、整改整治零容忍、严管重罚零放过”抓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加强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稳控治标、事了治本、依法处置”抓稳定,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和诉非衔接、访调对接、公调对接机制,持续开展“乱上访、乱告状、乱炒作”专项治理,依法加强舆论引导和网络生态治理,抓好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确保全市大局安静清静。持续推进平安南充建设,坚持“高威震慑、高密防控、高效打击”抓治安,积极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织密重点人员管控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高要求保障落地落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全市上下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切实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政治纪律作为第一纪律、政治规矩作为第一规矩,坚定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强保证。

  (一)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巩固良好政治生态

  19、打好管党治吏持久战。坚决扛起管党治吏政治责任,严格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坚决做到知责明责、履职尽责、追责问责。坚决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党性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典型教育。坚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0、打好正风肃纪持久战。大力整治党风政风,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十种新表现,坚决整治“为官不为”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大力优化社风民风,坚决铲除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滋生土壤,大力倡导“亲”“清”的政商关系、“亲”“清”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的同事关系。大力弘扬正气新风,深入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1、打好惩贪治腐持久战。坚持有案必查零放过、有贪必肃零容忍、有腐必反零姑息,突出权力、利益、作风三大重点,瞄准国有企业、工程建设、干部作风三大领域,严肃查处插手干部选配和人事调配、插手工程建设和资金安排、插手土地出让和资产处置的行为,严查重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提拔使用的重点人员,严查重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大巡察监督力度,强化巡察结果使用,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保持利剑高悬的高压态势。

  (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22、突出正向激励想干事。全面落实正向激励“30条措施”,加大政治激励力度,大胆选拔使用干部,加大交流培养力度,强化考核评价激励,真正让实干人流汗不流泪、让实在人受累不受气、让老实人吃苦不吃亏。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大胆提供工作平台,大力改善工作环境,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大胆给机会、大胆给岗位、大胆给舞台。加大生活关心力度,严格落实福利待遇,切实加大困难救助,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让干部形象上有面子、精神上有尊严、生活上有保障。

  23、突出容错纠错敢干事。全面落实容错纠错“30条意见”,鲜明允许试错的工作导向,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健全大胆容错的工作机制,加强问题甄别,建立会商机制,严肃容错纪律,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核清为公与徇私、过失与故意、初犯与累犯,防止混淆问题性质,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加大及时纠错的工作力度,对干部反映问题及时查清事实、澄清是非、作出结论,对造谣中伤、散布谣言、恶意炒作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4、突出反向约束不出事。全面落实强化法纪约束持续正风肃纪“100个不准”,紧扣肃清拉票贿选案余毒、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紧扣管住人财物、规范责权利、整治乱滥散,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严禁插手资产资源处置,严格国土资源、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严禁插手工程项目建设,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人、亲友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插手工程项目建设。严禁插手干部人事编制,严格干部选拔任用,严格干部人事管理,让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装进“笼子里”。

  (三)抓推进抓执行抓落实,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25、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有永不懈怠的激情,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骆驼状”、攻坚破难的“狮子状”、穿云破雾的“雄鹰状”。要有攻无不克的斗志,始终保持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抱定必胜决心、拿出冲天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获全胜不收兵。要有开拓创新的胆识,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敢开历史之先河、敢当事业之先驱、敢作时代之先锋。

  26、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水平。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敢打敢拼的朝气、一往无前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敢攻坚,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拿得下来。要能攻坚,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切实增强学习提升、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种本领。要善攻坚,能抓大事、敢碰难事、不放小事,全面抓、抓全面,重点抓、抓重点,统筹抓、抓统筹,在关键点上发力、在重难点上突破、在新亮点上出彩。

  27、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雷厉风行抓落实,不评论、不议论、不争论,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要创新方法抓落实,深入推行开会一次见效、协调一次成功、督办一次落实“三个一工作法”,深入推行情况一线掌握、问题一线解决、工作一线推进“一线工作法”,深入推行走下去解决问题、走上去争取支持、走出去招商引资“三走工作法”,深入推行负责的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出手的事情达到最高水平、追求的结果达到最好效果“三最工作法”。要奖勤罚懒抓落实,鲜明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导向,不搞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闲人,坚决让守摊子的人换位子、让保位子的人丢帽子、让混日子的人失面子。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市委 高质量

上一篇:斩获全省第一名!市委书记宋朝华批示表扬市网信代表队
下一篇:关于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周排名的公告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