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村民当“股东” 年人均增收2000元
2015-08-19 10:33:29   来源:   

  南部县碾盘乡旱拱桥村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托管模式,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有效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让群众增加了...


 

  南部县碾盘乡旱拱桥村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托管模式,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有效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让群众增加了收入。专业合作社托管到底是怎样一种模式呢?8月15日,记者前往旱拱桥村实地采访。

  土地闲置增收难

  旱拱桥村距离南部县城20余公里,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281人,721亩耕地。

  “儿子和媳妇在沿海务工,自己年纪大,田地远了种不了,近的种不多,只能在房前屋后种点瓜果蔬菜。”70岁的村民胡宗明说,上了年纪的人,再想和年轻时一样下地种点其他经济作物就很困难了。村里像胡宗明这样的增收难、难增收的老人还有很多。

  “我们村在家的老年人多、土地撂荒的多;土地产出少、群众收入少,‘两多两少’矛盾曾十分突出。”村纪检员胡德富告诉记者,村里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600余人,留在家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能够从事耕作的不足100人,村里的旱地和水田广种薄收的现象非常严重。2013年以前,村民的年人均产粮不足100公斤,8个村民小组中没有一个组通村级水泥路。

  “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人畜的饮水安全没有保障,生产方式基本是‘人拉肩挑’的原始耕作,农业基础水利设施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群众增收毫无保障。”胡德富说,村里既没有主导产业,也没有专业人才,既没有发展资金,也没有发展思路,村民想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增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都一筹莫展。

  专业合作社促增收

  “如何才能依靠土地发挥效益?如何才能在土地上找到出路?”胡德富说,这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2013年,村上争取到“现代农业水稻”项目,在县财政局、农牧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按照“小变大、薄变厚、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等标准,将水田全部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村里的大小水塘被修缮一新,年久失修的农渠恢复了通水,便民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土地经过整改,种田就十分轻松了。”村民胡发孝说,在县农牧业局的支持下,村里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并选择了优质稻种,推广旱秧水育等种植技术,让科技种田成为现实,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工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还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代农业水稻’项目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因土地规模小和分散经营带来的产量小、收入低等问题,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胡德富说,2014年,村上组织群众展开讨论决定成立“碾盘乡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26户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500万元入股,村“两委”干部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实行规模化种植。

  幸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二公开”,即,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使用各种设施、统一培育优良种苗、统一进行生产管理、统一进行市场营销、统一开展技术培训;财务公开,盈余返还公开。同时,购置了大量农业机械,实现了水稻耕种的全程机械化。“现在仅用了过去四分之一的人力就实现了全村水稻满栽满插。”胡德富说,机械除了为合作社服务外,还可到外村耕种收割,增加收益。

  “我家有1.7亩地,入股合作社,然后在合作社做点工,一年下来能挣到7000多元。”村民胡发孝说,自己年龄大了,如果种庄稼,一年辛苦到头所得无几,现在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过了。

  合作社托管“钱途”宽

  “我们发现合作社经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旱拱桥村一名村干部介绍说,合作社的经营思路、经营理念较为保守,能人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村上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将合作社的经营权托管给别人。当时,村上有3人报名参加了托管竞选,村民胡德富竞选成功。

  实行托管经营后,胡德富大春每亩向合作社交黄谷100公斤(折合276元),小春每亩交油菜籽40公斤(折合200元)。旱地由于栽植了5万株脆香甜柚,胡德富利用空行套种矮秆作物,无偿管护脆香甜柚树,确定每年管护标准(树冠和树径大小),实行以地养树,待脆香甜柚投产后,移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将每户承包地里的脆香甜柚登记造册,实行统一除草施肥、统一整型修剪、统一防病治虫、统一对外营销和分户看管果实、分户核算收入的“四统二分”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到每株树、每户人、每个果。

  同时,合作社的全套机械按2万元一年租赁给托管方胡德富,国家的种粮补贴政策合作社和托管方各享受50%。

  “经营权托管给我,我就要想法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胡德富介绍,他邀请县上的农业技术专家,召开可行性论证会,对适宜种植品种、技术及市场行情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制定了水田大春种水稻、小春种油菜生产布局规划。

  “托管经营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村民李廷益说,他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1亩多旱田全部长满了杂草,2012年,他专门利用回家过春节的时机,请来工人到田里为自己除杂草,结果花费了1500多元人工,都没能完全复耕。2014年,他将土地完全入股后,当年他获得收益近1000元,“田地都有人管护,以后我打工回来,接过来就能自己种,这就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经初步核算,今年,我给合作社交粮食15万多公斤,油料2万多公斤,比以前分别增产2万公斤和1万公斤,增加纯收入25万余元,再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合作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胡德富说,下一步,他将按照“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延伸链条”的发展思路,实行标准化生产,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之路,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张枥 李果 曹伯同)

相关热词搜索:村民 股东

上一篇:成都顶格罚运渣车违法
下一篇:宋兴瑞:当年我在老河口打“鬼子”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