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产业富民 让农民持续增收
2014-08-12 10:15:09   来源:   

  走马乡曾经是高坪区被人遗忘的贫困死角,也是全区有名的上访乡。近年来,他们抓产业,建基地,贫困乡成了富裕乡——  发展对路的农业...
  走马乡曾经是高坪区被人遗忘的“贫困死角”,也是全区有名的“上访乡”。近年来,他们抓产业,建基地,贫困乡成了富裕乡——

  “发展对路的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水平,把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为农民增收持续发力。”8月9日,荣获“四川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的高坪区走马乡党委书记陈小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4年前,由于交通闭塞、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低,走马乡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贫困死角”,干群关系紧张,是当时有名的上访乡。

  “当时老百姓中流行一段顺口溜:走马乡第一产业打石头,第二产业打锅盔,第三产业打麻将。群众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500元,全乡60%的村不通水泥路。”走马乡干部张文生说,“那时候,干部基本不管事,群众问题得不到解决,三天两头上访。”

  2010年10月,陈小琴受命担任走马乡党委书记。“破局的关键在于凝聚人心。”针对干部工作纪律涣散现状,她果断调整分工,搭建干事平台,激发干部干事活力;针对群众上访频发情况,她带头深入矛盾一线,耐心化解。在处理各类矛盾过程中,陈小琴发现,群众上访的根源还是因为太穷,要彻底化解矛盾,就要走产业富民之路。

  “抓产业,建基地。”陈小琴说,走马乡历来以农业为主。通过咨询专家、走访调研,她根据当地地理和土壤优势,把目光瞄准有机生态农业,并选定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的金凤山村作为首块试验田。2010年12月,该村蔬菜基地开工建设,30天后,首批300亩土地调型完成,招引广丰农业落户金凤山村。3个月后,首批蔬菜基地建成,带动村民就近就业120余人。在陈小琴的多方争取下,金凤山村6.3公里通村水泥路及螺溪河大桥开工建设,并如期实现桥通路通。2011年,该村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亩,每亩收入比过去种粮食增加了1500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让全乡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陈小琴说,走马乡有16个村,其中,大石庙村位于走马乡西北面,属于典型的旱山村,该村有303户人,2012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仅5824元。去年12月,该村启动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新修7公里水泥路、囤水田8块、30多亩、人饮井27口,进出户道路全部硬化,完成300多亩土地调形,栽种400多亩优质柑橘,165户村民用上了天然气。

  4年多时间,走马乡完成周家沟村、朱家庵村、芦家桥村、和兴观村等村1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蔬菜、蜜柚、葡萄、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基地1.8万亩,建成通村道路80公里,新建、改建山平塘19口、水渠27公里,近1500户村民用上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基础的形成,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为农民增收持续发力。”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乡引进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的业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广丰科技建成有机蔬菜基地1000亩,华冠阳光果牧等一批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短短几年,金凤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南充最大的露地有机蔬菜基地和生态体验采摘园,今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和省级环境优美乡村,农民收入节节攀升。朱家庵村、石龙坡村成立了两个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品种、统一销售,提高水稻销售价格。“高坪蜜柚”成功注册商标。

  如今的走马乡,农业再也不是自给自足的产业,游客纷至沓来,赏田园景色、观花采果,感受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唐军 袁璐)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 产业

上一篇:收获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下一篇:嘉陵:城镇居民可享受大病保险补偿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