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嘉陵 > 正文

兴水通路建新村 提升幸福指数
2015-10-20 11:47:01   来源:   

  10月16日,记者在嘉陵区龙蟠镇正印寺村看到,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种满绿树鲜花。村道水泥路横卧于青山...

  10月16日,记者在嘉陵区龙蟠镇正印寺村看到,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种满绿树鲜花。村道水泥路横卧于青山绿水间,一辆辆机动车飞驰在平坦的道路上。村民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扭着秧歌、敲着锣鼓,一派安乐祥和的氛围。村民们说,这是扶贫工作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兴水通路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当天,记者在龙蟠镇正印寺村看到,机耕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间,犹如毛细血管,将整个村庄连成一个整体。连片生长的蔬菜丰收在望。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大了。”村民任学东驾驶着新买来的货车沿新建成的村道水泥路一直驶到家门口。他告诉记者,以前,该村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还修通了村道水泥路,建成了文化广场,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不但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村里还发展致富产业,村民们纷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任学东介绍说,他家的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他也成为合作社里的一名“产业工人”。在政府扶持下,合作社实行订单种植,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去年,任学东的工资加土地分红,一共收入4万余元。

  “近年来,嘉陵区把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相结合,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陈启刚告诉记者,该区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区每年预算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以上,用于补贴贫困村兴水通路、产业培育等,改善群众人居环境。

  “三建五改”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

  “要不是政府帮忙,恐怕我这辈子都住不到新房了。”10月17日,嘉陵区龙岭镇高河坎村62岁村民伍进成正在搬新家。他告诉记者,他家4口人在阴暗潮湿的瓦房里住了大半辈子。去年3月,他家被确定为危房改造对象。拿到政府补助资金后,他建起了一栋三层的楼房。

  据高河坎村党支部书记唐良华介绍,该村有9户村民享受到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进行危房改造时,每户可享受6000元至8000元的补贴。“以危房改造为契机,完善功能配套,现在,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唐良华说,该村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新建沼气池、改厨改厕等“三建五改”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如今,村里绿树环绕,宽阔的村道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田园美景尽显眼前。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区近8000多户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今年,该区还将整合项目资金,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

  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好球!加油!”10月16日,记者来到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的文化体育广场,远远就听到一片加油呐喊声。原来,该村正在举行篮球比赛。前来观战的村民将球场围得水泄不通,个个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并扯着嗓子加油助威。赛场上,队员们挥汗如雨,奋力拼抢。

  “在扶贫工作推动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村民收入增加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刚刚打完球的村民任长久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的业余时间多用来打麻将、玩扑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建起一个7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广场内建有乒乓球场、篮球场、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总会聚集很多村民,小孩子在广场上嬉戏打闹,大人则跳起了广场舞。“现在,村里搓麻将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了。”任长久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该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今年,该区已投入资金100万元,在三会镇青家嘴村和红石坎村、七宝寺镇百富井村、华兴乡红岩子村等地建成农民健身项目50个。预计全年将投入资金820万元,对全区30多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45个社区书屋进行升级改造,多层次、多方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蒋旭辉 陈波)

相关热词搜索:新村 指数

上一篇:南充大爷自掏腰包绿化小区 植树2000多株
下一篇:送猪送羊送鸡鸭 真心帮扶贫困户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