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 > 蓬安 > 正文

蓬安:“码”上扫一扫 扶贫信息全知道
2016-06-23 15:14:04   来源:南充经济网   

  南充经济网讯(王陈)2016年,蓬安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蓬安以“六个精准”为抓手,紧紧扭住“五个一批”和“五大扶贫工程”,确保全年55个贫困村退出、1.73万人减贫、贫困发生率将至2.6%,摘掉秦巴山区贫困县帽子。

  扶贫大数据 “私人订制”脱贫方案

  6月16日上午,蓬安扶贫移民局总工代军,来到锦屏镇西拱桥村刘忠碧家中,查看由村里实施的贫困户改厨改灶项目进展情况,只见他掏出手机一扫扶贫帮扶明白卡的二维码,家的基本情况、帮扶责任人、帮扶记录等关键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而这些,在后期的大数据平台上更是实时更新,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为把贫困对象找准、找实,在脱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蓬安推行二维码管理平台,将近年拟减贫的1.37万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进度等信息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

  在刘忠碧家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卡片,除了户主姓名、帮扶责任人等内容,还印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便进入蓬安县二维码管理平台,家庭成员、帮扶责任人、“1+N”帮扶措施、年收入、帮扶记录等十余项内容便显示出来。

  丈夫失联多年,一个人带着3个儿女的刘忠碧是典型的因学、无资金技术的贫困户。结合实际情况,帮扶单位为其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家里的老屋通过五改三建用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家里的牲畜也有了标准化的圈舍。

  为巩固脱贫效果,刘忠碧今年又得到了技术和资金帮扶。“养了多少只鸡?羊还在继续养吗?”对照二维码管理平台的内容,扶贫局人员边询问边实地查看。

  “蓬安县有171个贫困村,6万余贫困人口,点多面广,通过二维码管理平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一目了然,也便于社会监督。”代军介绍,信息收集主要由镇村干部完成,下一步,将对系统进行完善,引入图片,做到“有图有真相”。

  据了解,目前蓬安县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已着手全面推进二维码管理平台建设,将建立统一的脱贫致富大数据平台,根据不同的脱贫对象“私人订制”,精准制定脱贫方案。

  驻村帮扶 村村都有“脱贫管家”

  修路、兴水、建房、养羊……自担任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扶贫第一书记以来,四川省农科院下派干部范景胜用一年时间,让伏岭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头换面。按照县里对扶贫第一书记的要求,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将会继续留在伏岭村,直到全村脱贫。

  2014年,范景胜作为省农科院下派到伏岭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第一次走进伏岭村入户调查,从山下到山上3公里不到的距离,他用了2个小时。

  一个星期内他到70多岁的贫困户陈向廷家走访了3次,走进昏暗茅草屋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始终是桌子上那唯一的一碗泡菜,只是每次去都会减少五六粒。

  从陈向廷口中,范景胜了解到,在过去的70多年里,他从未看见有汽车驶进村子。因为贫穷,陈向廷所在的伏岭村没有一条村道路,没有一处小微水利,没有一处人饮工程,海拔最高的两个社甚至没有一座砖瓦房。

  经过密集的走访座谈,范景胜与杨家镇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制订了修路、兴水、建房、养羊的脱贫方案。一年时间下来,陈向廷眼看着汽车开进了村子,用上了放心水,自己也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房。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养羊合作社,不少人家都建起了羊圈,搞起了托养。

  基础设施建好了,产业培育起来了,伏岭村的脱贫工作成为全县的典型,范景胜则被村里人亲切的称呼为“脱贫管家”。

  在蓬安171个贫困村中,像范景胜这样的“脱贫管家”成为每个贫困村的标配。这些扶贫干部的使命是,入户调查,以贫困户收入为基本依据,为每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分类、动态管理,确保真正贫困的对象得到帮助和扶持。用3年时间,不但要帮助各自负责的村庄找到最合适的发展之道,还要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与此同时,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蓬安县还实施“万千百十个”帮扶行动:安排万名机关干部、教师、医生与贫困群众结穷亲,动员千名义工进农家开展关爱活动,组织百家企业支持贫困村发展,为每个贫困村量身定制10向帮扶措施、引进1个以上业主。

  缺啥补啥 户户都有本脱贫账

  站在蓬安县脱贫摘帽作战地图前,一个个贫困村被涂上不同的颜色,6万余贫困人口分布在哪儿,赫然在目。

  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彭桂林说。

  171个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察民情,探实情,一户一本精细台账,一个脱贫计划,贫困户的情况具体起来:

  黄花村,一个典型的丘区贫困村,贫困户27户。贫困户贾树平,缺资金、缺技术。“同样种蔬菜,技术确实别人的”, 他家里的蔬菜地,品质不高,效益不及别人一半。对接村里的产业发展项目,政府解决资金难题,这个家庭就能脱贫。

  贫困户谢培荣,因学、因病致贫。两个孩子上读书,两个老人常年患病,生活负担重。对于这样的家庭,通过教育助学、大病统筹,就能渡过难关。

  80多岁的黄继康,常年患病的他独门独户住在半山腰上。不通电,不通路,还要自己挑水吃。一年吃不上几次肉。这样的贫困户,首先要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力所能及发展产业,最后政策兜底才能脱贫。……

  蓬安县扶贫移民局总工代军说,现在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靠普惠政策往往受益小,需要吃特惠政策“偏饭”;靠过去一招管用的办法难以奏效,需要分类扶持。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蓬安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 户户都有本脱贫账:

  产业扶贫“换穷业”。对全县9139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扶贫到户能力工程,开展“订单式”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发展“短、平、快”的种养植也,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发展产业脱贫。

  易地搬迁“挪穷窝”。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目前,已完成1671名贫困群众。同时,6944名随迁农户的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将在6月20日前全面实施。

  政策兜底“脱穷境”。将无业可扶、失能弱能的8217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低保兜底“三道防线”。对4184名因病致贫的群众实施“五个全部、五个免费”的医疗救助:全部资助新农合参合费、大病医疗保险费,全部免除门诊治疗费、入院门槛费和住院费。同时,建立贫困户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医疗救助“一卡通”,因病致贫群众凭卡就医,可享受“先医疗后结算”的优惠政策。

  找准穷因,扶贫项目更精准。杨家镇伏岭村唐帮林说,同样是扶贫羊,过去“跟风”养本土山羊,个头小,长得慢;现在的大耳山羊,得病少,长得快,价钱还不错。

  “因地制宜,缺啥补啥。”代军说,扶贫难,路子对了就不难。

相关热词搜索:蓬安 信息

上一篇:蓬安方言:乡音里面有乡愁
下一篇:蓬安:应急演练 提高防灾救灾意识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