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南充丝绸吸金 工业旅游兴起
2016-05-10 09:24:32   来源:南充晚报   

南充桑叶粉生产现场

  “南充现有桑园,必将成为我国桑叶粉原料重地!” 今年1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在重庆表示, 确保桑叶粉质量, 南充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将迈出全新的一步。2个多月后,广西“桑介”与南充握手,一次性签订从南充购入6万公斤桑叶粉经销合同。

  “走过市场阵痛的南充蚕桑丝绸行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闯出蚕桑资源开发利用一片天,在‘中国绸都’ 史上写下值得骄傲的篇章。”昨(9)日,市茧丝办主任李伟如是表示。

  工业旅游抢眼丝绸产品吸金

  嘉陵江边,一根数千年年轮的桑树乌木, 述说着南充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其背后毗邻的六合老厂,尽显百年老厂的风姿。一条小火车铁轨伸向高坪区都京街道“四川六合”厂区。铁轨尽头, 一辆小火车静静地卧在铁轨上,似迎接四方游客。

  “目前博物馆的建设已进入扫尾,两天后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宾。” 南充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陆大金告诉记者,该条铁轨及小火车,成为我市即将问世的又一家工业博物馆的标志。

  “博物馆具有多方面优势,相信会成为南充丝绸的另一张名片!”“四川六合”老总任立荣说,游客从嘉陵江“锅炉码头”上岸后,乘坐小火车进入厂区,在参观现代丝绸生产的同时, 还可通过老建筑、老照片、老桑树等,了解古老的丝绸生产工序,并从中获取各自所需。

  位于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是我市丝绸行业的一大亮点。“依格尔”打造的丝绸博物馆,将南充丝绸文化及历史, 通过展馆的形式向游人展出。同时,也将自己的优质产品,以直销的方式向游人推介。 此举最直接的效应, 就是助推产品销售市场的深刻变化:国外市场30%、国内市场70%。

  20多年前从海南省迁建南充的“依格尔”, 一时成为南充丝绸业界的新闻。因为, 当年正值丝绸行业开始出现走下坡路苗头之际。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做出鸡蛋碰石头之举呢?20多年过去,回想当年一幕,“依格尔” 董事长张和才认为,传统的丝绸在新时期依旧有市场,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和价位, 以及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一年时间接待游客数和销售收入都比较理想。”“依格尔”总经理汪明树认为,此平台带来的潜在效益,已开始逐步显现。

  “借助丝绸产业平台,我市工业旅游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市茧丝办主任李伟说, 一天时间两千余游人游览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 让人看到丝绸工业旅游的希望。

  工业反哺农业 研制出桑叶粉

  “南充巨大的桑叶粉原料市场,决定其巨大的桑叶粉销售市场。”2015年2月3日,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专家、 中国快餐团餐营养高级专家张立强先生, 来我市考察桑园后表示, 开发桑叶粉将使南充广大蚕农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大受益者。

  国家“东桑西移”计划实施后,我市蚕业发展后劲继续夯实。市蚕业站站长毛业炀介绍, 目前我市有桑园近100万亩,每年产桑叶量也十分可观。但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养蚕收益较低,受养蚕量下降趋势影响,长期以来,我市每年有大量的桑叶处于“无用武之地”的状态。

  此次南充之行, 张立强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桑叶粉研发的最新成就以及进军食品领域的最新信息。 鼓励我市业界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 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大打桑叶粉牌,使之成为南充“中国绸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6月下旬,我市第一条桑叶粉生产线投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蚕桑专家向仲怀获悉后,称其规模“全国最大!”、产品质量“全国最好!”。

  “南充当打好桑叶粉这张牌!”先后三次来南的张立强表示, 考察南充的桑叶基地,让他对桑叶粉添加食品信心更加坚定。张立强接受南充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认为, 桑叶粉添加食品的推广和成功, 将使“中国绸都” 南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让南充广大农民在农业与工业融合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借助科研优势 蚕桑业齐步走

  2011年, 南充蚕业界爆出新闻:南充产烘干机销往印度!

  “研制适应市场的蚕具,我们属于背水一战!”南充“首创”老总李学齐说,南充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养蚕效益比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给传统的蚕桑产业提出了挑战。

  在科研团队的支持下,南充“首创”近些年来围绕蚕具的研发大做文章:节省劳动力、技术含量高的蚕网、蚕台、烘干机、切桑机等,在“首创”一一问世。

  “以省力化蚕台为例,一台机子一个劳动力可养100张小蚕。”李学齐算账:此蚕台可节省劳动力4至5倍。

  新常态下,“中国绸都” 发展之路如何走?近年来,我市生产、科研、教学、产业化发展齐步走。借助科研优势,南充蚕种场运用分子生物学选育桑蚕新品种取得突破:去年, 国家桑蚕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在该场建成。

  该中心负责人、 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员王少伯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绸都”南充, 已敲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桑蚕新品种大门。

  据南充蚕种场副场长袁桂阳介绍,落户南充的四川分中心, 为国家桑蚕改良中心继湖南分中心后, 在国内建立的第二家分中心。2010年该项目敲定落地南充,得益于南充雄厚的业界科研实力和省内领先的科研水平。近10年来,仅南充蚕种场就相继选育蚕品种5对,部分蚕品种除四川省使用外,还推广到云南、陕西和江苏。

  综合开发利用 挖掘蚕桑资源

  “丝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客户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就是前端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2014年7月28日, 于西充举行的市丝绸文化研讨会上,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东的发言,让与会人员为之一震。

  同一天, 来南充考察的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 就南充丝绸业新一轮发展,提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称具有悠久蚕桑丝绸历史的南充, 此方面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一瓶瓶桑椹酒正被工人们忙着贴牌,一箱箱桑椹酒堆放一块“整装待发”。这是记者在“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公司”车间看到的场景。

  据了解, 这个创办于2007年的公司,为我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先驱。据厂长黄庆生介绍,经过9年时间的发展,公司已先后研发出桑椹利口、柔红、干红等系列产品。而为其提供生产原料的,是该公司在嘉陵区新庙乡建立的几百亩果叶兼用桑树。

  近些年来,我市利用桑树不仅研发出桑叶茶、桑椹醋、桑椹酒,还研发培养出桑枝菌。同时,利用蚕蛾和蛹,研发出雄蚕酒。市蚕业站站长毛业炀说,我市目前有果桑2.1万亩,分布于除顺庆、高坪外的六县(市)一区,桑椹年产量达3000多吨,这一巨大的资源,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记者 李波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丝绸 工业

上一篇:南充建兰渝达成两条联络线 东站和西站设两处互通
下一篇:组团发展 高坪城区5年“长”大1.44倍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