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南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打造一核心两板块十园区
2016-09-19 08:38:27   来源:南充日报   

  9月14日拍摄的位于市北部新城核心区的“四馆一中心”建设现场。

  据市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相关负责人高少波介绍,“四馆一中心”主体框架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屋顶和四周幕墙的安装。根据施工安排,年内,包括土建、装饰、幕墙在内的主体工程将全面完工。 记者 张力 摄
 

  以市场为纽带,壮大文化产业、盘活举步维艰的文艺团体、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这既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同时也凸显了其惠民效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南充文化事业发展找到了一条平衡之路。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打造一核心两板块十园区

  当南充将科教文卫板块作为“15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自然备受关注。

  在这方面,南充有着明晰的发展思路。今年初,市政府发布的《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便将一核心、两板块、十园区(基地)作为我市实施文化产业推进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即建设以南充主城区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集群;“两板块”即大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十园区(基地)”包括市、区联动打造的文化基地,以及其余六县(市)依托特色文化重点打造相应的文化基地。

  位于高坪的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在我市一核心、两板块、十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在2015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源点”奠基仪式暨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园、丝绸特色小镇启动仪式和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走进“丝绸源点·南充”两次大型活动,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丝绸源点”称号,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截至今年上半年,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建成面积近10平方公里 ,比2012年扩大了4倍。园区共完成投资30亿元,经过几年的建设,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了集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丝绸之乡”。

  此外,达利(香港)集团、川棉集团等分别与高坪区政府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南充桑田神木文化博览园也申请入园,建设各类乌木展览馆、乌木林等。

  高都路南延线已经通车,车往都京可穿过喷满丝绸彩绘的隧道,经过富有丝绸文化特色的蚕宝宝雕塑;六合丝绸文化博览园内,从六合老码头至老厂区的小火车一到周末便爆满;丝路风情街区正在加紧建设,届时在里面可领略包括楼兰古国在内的丝路古国风情……

  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指挥部执行指挥长明刚称,园区正按照文化、产业、小镇、生态、旅游“五位一体”的思路,以打造丝绸特色小镇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建设。

  文艺团体走向市场 失掉鱼缸得到海洋

  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南充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服务文化转变。

  2012年市歌舞剧院、市大木偶剧院、市川剧团、市杂技团成功完成转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走向市场谋求发展。

  南充演艺集团公司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除了川北大木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奖无数外,剧院尝到市场化运作的甜头也越来越多。

  该剧院院长唐国良告诉记者,大木偶剧院2005年开始常年定点在峨眉山风景区开展旅游专场演出,从当初单纯挣出场费,现已发展到出场费、原创和管理入股分红“两条腿走路”,单在峨眉山的收入已过百万元。

  现在,南充市杂技团、南充歌舞剧院等同样“下海”的文艺院团,也在学习大木偶的参股模式,南充文艺院团市场化道路越来越明晰。

  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家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锤炼,四大院团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云南丽江、峨眉山和北京市分别打造了《彩云飞歌》《圣象峨眉》《梦回明朝》等驻场演出,深受各地观众欢迎和喜爱,每年演出门票收入上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了南充文化企业的“领头羊”。

  陈家喜认为,文化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由财政供养的文艺团体走向市场,就好比将养在鱼缸里的鱼放入大海,失掉的是鱼缸,得到的却是整个海洋。南充的文艺院团走向市场,并非只有“危”而无“机”,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有进入市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更高。这既是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律。

  业内人士称,川北大木偶和南充的杂技,甚至川北灯戏以及其他文艺品种,都有自己的“绝活”,只要适当整合,时机成熟,完全可以借助南充大剧院这样的平台,或者和凌云山、阆中古城等旅游景点合作搞一台南充自己的“峨眉韵”。这样,不仅旅游和文化能够实现共赢,南充也多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1+1﹥2”的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

  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借助市场力量,南充的公共文化向社会购买服务,通过改变供给模式,培育群团队伍,既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在提高效率和质量、强化了文化的惠民作用的同时,凸显了其社会效益。

  早在去年8月,市政府便决定投入政府资金400万元,通过网上公开招标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专项采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此次购买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原则,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购买的演出服务以乡镇演出、城市社区广场和人口集中的中心村演出、特殊群体演出、室内剧场演出、城乡学校、企业、部队等演出为主。包括开展2015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全市文化志愿者“结对子、种文化”基层行服务活动,杂技、木偶联合组台惠民演出,“文艺直通车”送文化深入基层演出等共10项演出活动。

  去年10月市政府办又印发了《南充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包括公共文化规划和政策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传播、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艺演出等11项公共文化服务将面向社会购买。

  今年7月,“百姓舞台文化南充”的惠民演出走进高坪区凤凰乡。节目以舞蹈、歌曲、小品、魔术、川剧为主,既内涵丰富又充满正能量。演出结束后,当地居民纷纷表示,节目内容都是在表现农村生活,十分贴近现实,非常精彩,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开展。此次演出就是由政府部门主导,与专业演艺院团签约,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入,以满足百姓需求送戏下乡。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送歌舞、杂技、木偶、灯戏、皮影1200场次、电影6万余场次到基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政府与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共建,既增加了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又弥补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投入上的不足,满足了群众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需求。”陈家喜说。(记者 易立权)

相关热词搜索:南充 板块 园区

上一篇:中秋在蓬安银汉赏月 纪念苏轼留居此地
下一篇:南充无户口人员 五种途径可落户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