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整合资源集中救助 阆中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2015-09-16 17:13:17   来源:   

阆中市一改过去单一的救助模式,整合多部门资源,对特困群众进行集中救助    以前想都不敢想,还能住进如此漂亮的房子。这得感谢乡党委...
阆中市一改过去单一的救助模式,整合多部门资源,对特困群众进行集中救助

  

  “以前想都不敢想,还能住进如此漂亮的房子。这得感谢乡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才让我们一家走出困境,搬入新居。”9月6日,记者来到阆中市清泉乡中岭村残疾村民王洪均的新家时,他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据了解,王洪均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且居住地方偏远,居住条件极差。2014年初,清泉乡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向阆中市民政局汇报。经过调查核实后,该市民政局对王洪均家进行资金帮扶。乡村干部进行协调后,将其住房迁至通村公路沿线。2015年春节前,王洪均一家搬进了新居。

  据该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苟晓平介绍,自2013年该市开展特困群众集中救助工作以来,两年内,该市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对3000余名特困群众进行了集中救助。截至目前,至少2000名特困群众渡过了难关,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该市民政局救济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困群众主要指无生活来源、无家庭依靠且失去劳动能力的个人以及收入在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这些特困群众大多因病、因残、因灾或因学致贫。据统计,该市目前有5000多户特困家庭需要救助。

  “以前的救助工作停留在部门单打独斗层面上,救助方式单一、救助力度偏小。对一些特困家庭的救助显得杯水车薪,有病看不起、生活无着落、上学成难题等现象仍然存在。”该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大平说,2013年,该市在全市范围内筛查出300户极度贫困低保户进行重点救助。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原则,整合工会、残联、民政等多个部门的救助资源,集中对特困群众进行救助。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含精神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活特别困难的鳏寡孤独、痴呆傻残的本市常住人口纳入救助范围,按照“本人申请、村居评议、乡镇审查、部门核实”的方式确定救助对象。建立特困群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集中对上报的困难群众进行资格审查,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现场研究确定具体救助措施,并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指定专人予以落实。

  在集中救助过程中,首先由乡镇(街道)组织力量逐户调查核实,再由市民政局对各地申报的特困户情况进行抽查核实,梳理汇总后报该市特困群众救助联席会议审批研究。根据特困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家庭状况、病因状况等情况,将救助对象进行分类建档,实施动态管理。

  阆中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根据特困对象的不同情况推出不同救助方案。市民政局将联席会议议定的救助方案反馈给乡镇(街道)和相关救助责任部门,乡镇(街道)按要求提供相应软件资料,形成集医疗救助、贫困生救助、住房救助等多元化救助于一体的新型救助体系。

  “集中救助机制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救助模式,解决了救助力度偏小、救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救助工作由过去的分散型向统一型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由零星型向整合型转变,由重视城市向城乡共享转变。”该市民政局局长袁才武表示,今年,该市将特困家庭救助名额增加到1500户,并将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其进行救助。(张晓东)

相关热词搜索:整合资源 一名 群众

上一篇:家风家规 造就陈氏一门两相
下一篇:南部783个专业合作社 带领村民奔富路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