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投资理财 > 正文

水产养殖 让农民收入涨7倍
2014-06-21 18:10:04   来源:   

  农民刘明清:多亏村里搞起了水产基地  6月17日清晨刚过7点,营山县清水乡红岩村68岁的村民刘明清早早来到了村里的水产养殖基地。这一...
  

农民刘明清:多亏村里搞起了水产基地

  6月17日清晨刚过7点,营山县清水乡红岩村68岁的村民刘明清早早来到了村里的水产养殖基地。这一天,养殖基地里有一片尚未改造的烂泥田要深挖用来养虾。作为养殖基地的“老员工”,刘明清和另几名工友商量好,趁着早上凉快多挖几方泥,下午天气热早点收工。

  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村里引入业主,投入100多万元,将这一片地形并不算好的区域进行整体打造,引入幸福水库水源,形成数十片养殖水域,总占地200余亩。刘明清是村里第一批来养殖基地务工的人,成为吃住在家的农村打工仔。

  在转变了“身份”后,刘明清感觉到最大的区别就是收入增加了。“以前每亩地一年净收入六七百元算了不得了,和现在简直没法比。”

  刘明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两亩多地,以前全部种粮,每年净收入不到2000元,勉强够家里零用,没有节余;而现在在养殖基地打工,工资按天计费,每天约80元,去年做了200天工,净收入16000元,收入涨了7倍。

  村党支书龙猛告诉记者,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净剩下老人和儿童,如今像刘明清一样在这片水产养殖基地打工的老年村民还有不少,挖渠补路、养鱼喂虾,按天计费,收入十分可观。

  出租土地收取租金,又能在养殖基地打工挣钱,村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对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2013年村里要修路,大家都支持配合,半年就修好了1.6公里路。而伴随着道路的修通,村里农房改造的速度也加快了,以往破破烂烂的低矮砖瓦房陆续消失,崭新的两三层民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手中有了钱,刘明清有了更多的打算:家里的旧家电该换换了,房子也该重新整整了,儿子媳妇在沿海打工一年存不了多少钱,干脆叫他们回村里打工,一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想想今后的日子,刘明清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都多亏村里搞起了水产养殖基地,我们老百姓既能挣钱,又能就近照顾家里,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记者 张春华

相关热词搜索:水产养殖 收入 农民

上一篇:土鸡“改名”记
下一篇:肖金树:一生“种”在蚕业路上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