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经济网 > 外媒看四川 > 正文

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2015-01-26 17:22:39   来源:   

  深深情怀为百姓——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冬天里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嘉陵区大通镇芝麻湾...

  深深情怀为百姓——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冬天里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嘉陵区大通镇芝麻湾村。1月23日,这一天对于嘉陵区大通镇芝麻湾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县区的负责人专程来到村里,慰问困难群众、查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党员干部和村民促膝交谈。

  作为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南充,这次调研,李仲彬明确指出:要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民生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时间表、路线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全市68.3万贫困人口2019年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心中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时刻惦记着贫困群体

  深冬的乡村,满目苍翠。两辆中巴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中,嘉陵区大通镇芝麻湾村是李仲彬书记调研的第一站。

  老百姓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有些什么期盼?这是李仲彬调研的重点。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信息不畅,贫困发生率高,芝麻湾村不少人家生活还比较困难,去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4200元,贫困发生率22.4%。

  一走进芝麻湾村,浓郁的翠柏掩映着一排排简陋的房屋,看到大部分村民的房屋还住着这样简陋的房屋,李仲彬放缓了脚步,边走边与大通镇党委书记曾夏国聊起来。

  “在你们全镇,因病致贫的有多少户?”

  “320户。”

  “因残致贫的有好多户?”

  “315户。”

  “因娃娃上学负担过重致贫的有多少户?”

  “115户。”曾夏国一一作答。

  “乡镇党委书记,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地的贫困户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必须一口清。”李仲彬说,“因病、因残、娃娃上学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三个主要原因,南充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要有精准的数据,没有精准的贫困情况,扶贫工作只能是喊口号。”

  李仲彬要求,乡镇干部要把这项工作规划到村、落实到人头,心中要时刻装着老百姓,时刻惦记着贫困群体,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在芝麻湾村的困难户任伟明的家里,李仲彬亲切地同他交谈。

  “家里几口人啊?孩子有没有上学?”

  “有4口人,两个孩子都上学了。”

  “粮食够不够吃?”

  “粮食是够吃啊,只是经济是很不宽裕。”任伟民对李仲彬说,“全家就靠我就近打零工,挣的钱供娃儿读书,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李仲彬动情地对任伟明说:“一定要先让孩子们读书,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学,把书读出来,生活也就会幸福了,你们家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绿树翠竹的小院干净整洁。从任伟明家出来,李仲彬拾阶而上,走进81岁村民赵素珍家。在老人家破旧的病床前,李仲彬拉着赵素珍老人的手,详细询问了解她的病情和生活情况。李仲彬握着赵素珍老人的手,关切地说:“老人家,手是冰凉的啊。”

  随行的嘉陵区委书记尹光明凑近老人的耳边:“老人家,市委李书记来看望你。”

  “李书记,你的事多忙啊,还来看我。”赵素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仲彬拉着赵素珍老人的手,并祝愿她早日康复。他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关心老人的生活,尽可能地提供帮助,让老人安享晚年。

  得知李书记来到了村里,乡亲们都十分高兴,争相围拢过来。在67岁村民任建民的院坝里,李仲彬同村民们一起拉家常、谈生产、问生计,村民们争先恐后向李仲彬交流生产生活情况。

  得知村民任建民老人曾经担任多年的村支书,李仲彬深情地叮嘱乡镇干部要加大对离职的村干部关心关怀,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离职村干部的温暖。

  解决贫困人口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重要任务重要使命

  调研当日上午,在芝麻湾村一家普通农户院坝里,一场关于南充全市扶贫开发的大讨论正在热烈地进行着。李仲彬现场召集7个国贫、省贫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讲思路、定规划、提要求。

  “仪陇哪个来的?请汇报一下仪陇的情况。”

  “我来的。”仪陇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冷观军在汇报时说,仪陇相对来讲贫困的程度深一些,全县贫困人口达12.86万人。

  “那南部、阆中、嘉陵和其他县的情况呢?”李仲彬边听边询问贫困人口的结构情况。

  “南充是朱老总的家乡,如果说朱老总的家乡都还没有如期实现脱贫,那我们说不过去呀。”听到全市贫困面临如此的严峻情况,李仲彬紧锁着双眉,和现场的干部一起算起了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2020年,也就这么三五年时间。今年是2015年,我想,2016年、2017年、2018年这三年必须要打翻身仗,2019年个别地方巩固加强。我们全市68.3万贫困人口务必在2019年实现脱贫目标。”

  “今天,我们抓扶贫开发,必须认认真真抓、实实在在抓,这样才对得起革命先烈。因此,扶贫开发必须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68.3万贫困人口务必在2019年完成脱贫。”李仲彬斩钉截铁地说。

  李仲彬要求,要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切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忌急功近利,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脱贫、实实在在增收!

  李仲彬说,扶贫攻坚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大事,离2019年全面脱贫目标十分紧迫,各县(市、区)要制订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规划到村,落实到人头。总之一句话,一定不要拖全省的后腿、拖全国的后腿。

  李仲彬强调,南充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解决68.3万贫困人口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重要任务、重要使命,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打好一场扶贫攻坚战。

  要借助山区优势  切实找到一条脱贫致富出路

  在新形势下推动扶贫工作,产业如何提供强力支撑,李仲彬对此十分关注。

  连绵成片的桑林分布在群山之中,蔚然壮观。近年来,嘉陵区新庙乡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果桑。全乡桑园面积达到3000余亩,2014年果桑产量达260吨,为阆州醋业、绸都第一坊酒业等企业生产桑葚醋、桑果酒提供加工原料,实现订单式种植、保护价收购,呈现出蓬勃发展、活力迸发的态势。

  李仲彬详细了解新庙乡合兴嘴村果桑基地产业运营情况后。他表示,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要借助山区优势,切实为当地农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出路。

  “产业这块一定要规模化、标准化,进入市场要精细化,包括从田间地头到商场,都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民增收,必须把产业培育好、基地建设好。”李仲彬说,一定要研究市场,一定要引进致富能人和龙头企业,规模发展特色农业,与农民兄弟“捆”在一起,让农民成为股东,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

  在讲到新农村建设时,李仲彬说,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要大拆大建,宜散居则散居、宜集中则集中。农民一家一户居住,小桥流水,何乐而不为呢?这种生活利于身体健康。非要集中起来,往往带来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一系列的问题隐患。如果新农村没有产业支撑,就会成“空壳村”。现在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如果人为地去搞一些集中居住点,导致的结果就会是人去楼空。

  李仲彬说,农村的公共服务要跟进,尤其是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市、县(市、区)、乡(镇)要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不要各自为政,要解决好老百姓就近看病的问题。要加强能力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一定要根据当地有什么产业、有什么企业,采取针对性地培训,突出实用性、实效性。

  李仲彬强调,做好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在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民生扶贫等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实现产业项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固定增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村道、乡道等基础设施。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要把资金、政策用到点上,绝不能纸上谈兵,空喊口号。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实习记者 郭涛       (2015-1-26  第3版)

相关热词搜索:开发工作 纪实 书记

上一篇:听取企业呼声 架起沟通桥梁
下一篇:民企要在经济新常态中当先锋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