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创新 > 正文

“一流技术+独家厂房” 银杏产业“丰”景好
2023-10-31 15:07:47   来源:南充日报   

  秋季时节,走在阆中市石滩镇印镇山村,可见村民房前屋后、田边地坎、山坡上都种满了银杏树,村民们忙着修枝、除草、施肥,在他们眼中,这些银杏树就是增收的“宝贝”。

  作为村里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印镇山村银杏产业曾遭遇发展难以持续的瓶颈,在关键时刻,石滩镇党委、政府创新产业发展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村集体接手银杏产业。如今,印镇山村不仅做大做强了银杏产业,还将业务辐射到广元、巴中等地,仅此一项,今年全村银杏产业产值可达200万元,村集体可实现收入35万元。

  建强村“两委”班子 银杏产业不断壮大

  近日,记者走在印镇山村,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条条如同玉带缠绕的乡村公路、一幢幢小洋楼外,还有漫山遍野的银杏树,村民正在对银杏树进行修枝、除草、施肥,一株株手臂般粗的银杏树,让村民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村民栽种的是药用银杏树,每年6月和10月采摘两季鲜叶,由业主统一收购、烘干,再卖到药厂进行提炼。

  2020年,因为业主资金链断裂,一时间,鲜银杏叶无人收购,满树青翠欲滴的银杏叶无人采摘。

  “银杏产业既是村民和村集体的增收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关键时刻,石滩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以及同村干部、村民反复论证后,决定将银杏产业园划为村集体经济,由村委会接手管理。此举不仅解决了产业园如何接手的问题,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村里的银杏产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印镇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说,村“两委”刚接手银杏产业园时,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对接市场,没有资金收购村民采摘的银杏叶,但村“两委”干部或是四处打听,或是在网上搜索市场信息,或是自掏腰包垫资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来收购商家,鲜银杏叶也陆续卖出。

  “村里的产业园能发展起来,建强村‘两委’班子是一个关键因素。”石滩镇党委副书记赵尚海说。

  自筹资金建烘干厂 户户参与种植银杏树

  在印镇山村,银杏叶烘干厂格外醒目。

  “设备和烘干技术在全川都是一流,川东北片区仅此一家,烘干后的银杏叶品质完全有保证。”望着村里的烘干厂,印镇山村干部群众颇为得意。

  村里为啥要建烘干厂?王平算了一笔账,如果卖鲜银杏叶,每吨仅卖2000余元,一吨干叶子则可以卖到上万元。

  发现银杏叶烘干销售利润更高后,印镇山村决定在村里自建烘干厂,经过概算发现,需要投资110万元。为解决钱的问题,村“两委”决定实行股份制,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村民自愿参与,集资建烘干厂,石滩镇党委、政府从项目经费中予以支持。经过动员与宣传发动,大伙纷纷参与。

  解决了资金问题,2021年,印镇山村的银杏叶烘干厂很快就建了起来。厂子建起来后,印镇山村组织村干部通过网络自学掌握了过硬的烘干技术。

  村里有了烘干厂,银杏叶卖出了好价钱,如今,印镇山村的银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民纷纷在房前屋后、山坡、田边地坎栽上了银杏树,银杏种植大户不断涌现。

  “通过党支部引领、大户带动,形成了户户参与、自我管护的格局。”石滩镇党委书记张尉认为,这种机制既调动了村民栽种银杏树的积极性,增加了村民收入,还减少了产业园的土地租金、人力等成本支出。

  产销对接拓市场 持续做大银杏产业

  当前虽然已经到了鲜银杏叶的采摘、收购尾声,但是在印镇山村,仍然不时可见骑着摩托车,或是开着汽车,前来销售鲜银杏叶的村民和种植户,他们有的来自邻村邻镇,有的来自广元、巴中等地。

  印镇山村建起了烘干厂后,印镇山村还组织人员到周边的镇、村,甚至是广元和巴中等地上门收购鲜银杏叶,很快就吸引了仪陇、南部,以及广元苍溪、巴中恩阳等地银杏种植户前来销售鲜银杏叶,辐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今年以来已收购鲜银杏叶520余吨。

  市场范围越来越广,印镇山村收入也越来越多,与2020年村里银杏产业实现产值20万元、村集体收入2万元相比,今年村里银杏产值可达20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达35万元。

  全力拓展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做强村集体经济,如今的印镇山村,又在谋划新的一盘“棋”:以印镇山村为基地,整合周边地区的银杏产业园,持续做大银杏产业基地。(记者 李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永盈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下一篇:酸柠檬种出“甜产业”

分享到: 收藏
栏目专题推荐
时政要闻
南充新闻
热点聚焦